王安忆,祖籍福建,1954年3月生于南京,1955年适居上海。1970年去安徽插队,1972年考入江苏徐州地区文工团。1978年调上海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杂志社任编辑。1985年调入上海作协分会任专业作家。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流水三十章》、《纪实与虚构》、《长恨歌》、《富萍》等,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雨,沙沙沙》、《流逝》、《尾声》、《小鲍庄》、《我爱比尔》等,散文集《蒲公英》、《母女漫游美利坚》等。
收有“那年我们十二岁”、“上海的女性”、“海上的繁华”、“上海与北京”、“主人的天空”、“无言独白”、“盛开的城市”等散文。
读它是在午饭后的桌前,当时引起一个室友的不屑:“切~看它还不如看寻找北京呢……”;我无语,她只是看了一眼书名,便与这书誓不两立了;她是北京人,“地道的土著”那种; 室友的确是有点“冤枉”了王安忆,这是一本很平实的书,娓娓道来,希望寻得一个真切的“上海”;期...
评分王安忆的《寻找上海》,买了许久也未曾翻过。知道她是因为《长恨歌》,繁花般的语言,细细密密的编织着上海弄堂里的故事。大约女人总是喜欢精致,她的书便成了我书柜中少许温柔的点缀。后来又看了她的《富萍》,印象一般。于是便搁置了《寻找上海》。 这是本回忆录,主角是她...
评分看这本书,完全是被它的封面和标题所吸引。 寻找上海——这个带有些怀旧色彩的标题,让我联想到的是旧上海的是是非非。然而,后来,我发现,作者写的是五六十年代以后的上海。这也是我父母所经历过的年代。 于是,翻开这本书,我走进的是属于父母的那个上海。 老式的房子,几代...
评分王安忆的《寻找上海》,买了许久也未曾翻过。知道她是因为《长恨歌》,繁花般的语言,细细密密的编织着上海弄堂里的故事。大约女人总是喜欢精致,她的书便成了我书柜中少许温柔的点缀。后来又看了她的《富萍》,印象一般。于是便搁置了《寻找上海》。 这是本回忆录,主角是她...
评分读它是在午饭后的桌前,当时引起一个室友的不屑:“切~看它还不如看寻找北京呢……”;我无语,她只是看了一眼书名,便与这书誓不两立了;她是北京人,“地道的土著”那种; 室友的确是有点“冤枉”了王安忆,这是一本很平实的书,娓娓道来,希望寻得一个真切的“上海”;期...
写上海挺有意思的 因为上海是个有意思的地方,随着年级越来越喜欢张爱玲的小说了,因为特色很明显,她的小资小调女主的小嘴小心眼越看越可爱〜看着书也有点张生存过的气息
评分写上海挺有意思的 因为上海是个有意思的地方,随着年级越来越喜欢张爱玲的小说了,因为特色很明显,她的小资小调女主的小嘴小心眼越看越可爱〜看着书也有点张生存过的气息
评分今晚在复旦听了王安忆的讲座,开始理解她对市井上海乃至都市上海的某种不满了,但是她的矛盾心理也真实地暴露出来了,那就是她对城市生活的某种依赖症。这种困境,大概属于绝大多数打小就在城里生活、长大的人吧。从写都市的氛围来看,王安忆笔下的梅雨时节上海老弄堂已经很难被后来人覆盖,她自己却也坦言,强韧的生命力存在于乡野,她已经感觉到了城市素材的匮乏。
评分依然是钻不进去啊。。。诶
评分这情景带着一股忧伤,而这条街,真的,真的有着一股忧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