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祖籍福建,1954年3月生于南京,1955年适居上海。1970年去安徽插队,1972年考入江苏徐州地区文工团。1978年调上海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杂志社任编辑。1985年调入上海作协分会任专业作家。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流水三十章》、《纪实与虚构》、《长恨歌》、《富萍》等,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雨,沙沙沙》、《流逝》、《尾声》、《小鲍庄》、《我爱比尔》等,散文集《蒲公英》、《母女漫游美利坚》等。
收有“那年我们十二岁”、“上海的女性”、“海上的繁华”、“上海与北京”、“主人的天空”、“无言独白”、“盛开的城市”等散文。
平平淡淡,优雅而缓慢,世事的变幻,那些大时代里的激动、愤怒、热情、悲伤,她都只是婉婉地道来,很少评说好与坏,好似没有一丝的感情,好似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如果你陷入这样的文字氛围,激动者会觉得泄气,热情者会变的失落,愤怒的人会无从着力,悲伤也会变的莫名其妙。一...
评分《寻找上海》读得很慢。一是太零碎;二是涉及的方面多,浅尝辄止的多。太多篇目纠缠在大量散漫的细节里,俯拾皆是的是片断、细节、侧影,叙述漂浮且散漫,很难让人集中阅读的注意力,回过头再看目录时,许多篇目内容已很模糊。 意外的是作者关于北京和上海的那些比较,有趣。 ...
评分看这本书,完全是被它的封面和标题所吸引。 寻找上海——这个带有些怀旧色彩的标题,让我联想到的是旧上海的是是非非。然而,后来,我发现,作者写的是五六十年代以后的上海。这也是我父母所经历过的年代。 于是,翻开这本书,我走进的是属于父母的那个上海。 老式的房子,几代...
评分王安忆的《寻找上海》,买了许久也未曾翻过。知道她是因为《长恨歌》,繁花般的语言,细细密密的编织着上海弄堂里的故事。大约女人总是喜欢精致,她的书便成了我书柜中少许温柔的点缀。后来又看了她的《富萍》,印象一般。于是便搁置了《寻找上海》。 这是本回忆录,主角是她...
评分我仍然坚持,这是一本好书.寻找上海,寻找自己. 我们总要走很久才发现,路走的越多,离生活,也就越远. 一个热爱电影的朋友SEAN在筹备他离开上海之前的作品,电影采用了王安忆的<寻找上海>.我祝他成功. 希望我们都能找到自己.
用了3天时间来研究她的文字,如果她的文字如水,那是冷淡的上海味。这种冷淡是用色彩和细节建构起来的。如果如画,背景是灰色的,人物却是活的,非常鲜明。借她的话说就是令人无端压抑,却又被吸引。
评分好像是从这本开始受不了王安忆的碎碎念
评分最喜欢《我的同学董小苹》这篇,很好的刻画了一个淡定中默默奋斗着的女性形象。也很喜欢她带着批判眼光看上海的态度。
评分这情景带着一股忧伤,而这条街,真的,真的有着一股忧伤。
评分这情景带着一股忧伤,而这条街,真的,真的有着一股忧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