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杨绛 回忆录 我们仨 亲情 钱钟书 随笔 回忆 散文
发表于2025-02-04
我们仨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她说,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评分杨绛骨子里还是有点“作”的。
评分杨绛一家人太聪明了,以至于在杨的笔下,三个人的小日子就是全世界,全世界就是小日子,学术对他们也不过是过日子的点缀,读写作为过日子的境界。钱钟书父女到底如何对待生活和家庭,我们其实无从得知。所能看到的仅仅是老太太一个人的絮叨,仿佛从未承认亲人的离去。哪怕他们号称“贯通中西”,这种对待生活和世界的态度也完全是帝国式的,生活里没有其他人,甚至连女婿的位置都没有。和同时代的其他知识分子相比,杨笔下的生活好像永远都是梦境,轻飘飘踩在棉花上。当然,杨绛的文笔棒极了,无可企及。
评分我昨天刚刚看完……读到第二部分失散篇简直哭瞎,最后她写“世界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心都碎了,现在还缓不过气来。杨绛与我供职的报社羁绊极深:我有一个同事是杨绛生前最后一个、也是百岁之后唯一一个愿意接见交谈的记者;另一个同事几乎被杨绛当成女儿看待(这个是外界猜测,因为这个同事才华品貌酷似钱瑗,且同样罹患癌症。但她们只作书信来往,约定终身不见面)。以前常听她们聊杨绛的琐事,心里其实有点不喜。记得她们对我说,只要第三者一转述,老太太的言行就会显得很作,但是与本人接触时,却觉得真名士自风流,一切都很自然。看完这本书,我是信了。
评分“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杨绛(1911- ),本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暑假开始出行,带了三本书:《当下的力量》《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听杨绛谈往事》。长沙飞上海时看完了第二本,上海回衡阳时火车上看完了第一本,回家的时候病床上读完第三本。我很庆幸,自己是在家中细细看完了第三本。杨先生的往事回忆,从最初到现在,就像是一场温馨...
评分 评分朋友说过一句很犀利的话:现在网上的追悼会就像在赶场子,一旦哪个名人死了,谁都要来表示下,凑个热闹,哪怕他们对此人根本不了解,一部作品也没看过。 我不敢给这话公开点赞,因为相信这种事很多人做过。但我向来是不愿给陌生人悼念的,如果悼念,必要心存一些真实的情感,...
评分这样一本书大卖,有点意外,据说已经印了四五十万,排行榜仅次于《希拉里自传》。大概是大众抛弃了一位表演过火的“文化大师”后,需要再找一位有格调的“文化饰品”来装点吧?书的装帧果然有品格,书皮是淡棕色的皱纹纸,书摊老板告诉我这纸是进口的。有一个加印版是绿...
评分“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它带给我的不只只是感动,更是思考。 杨老先生说,人生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着烦恼和忧虑。细细想来,似乎杨老先生和钱老的快乐大都是苦中作乐,他们没有丰富的物质生活,亦没有太多的浪漫,然而...
我们仨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