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乃作者10余年潜心研究之成果。全书分内、外两篇。内篇探讨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内在精神,归纳为3种最能体现的传统文学批评方法精神的方法,即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以意逆志”法,受学术传统影响的“推源溯流”法,受庄禅思想影响的“意象批评”法,并以此为支柱,构成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独特结构。外篇探讨古代文学批评的外在形式,选择了6种最具民族特色的批评形式加以探讨。
作者花二十多年时间写成此书,意在“建立”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体系,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研究,或许很容易如陈寅恪所说“其言论愈有条理统系,则去古人学说之真相愈远”,此书少有此病,相较其它同类书的关键词写作高下立判。但也一些可以商榷的地方。第一章论以意逆志法在魏...
评分以意逆志,推源溯流,意象批评。将文学批评纳入儒释道传统文化的根部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得其真意
评分引的材料大都很好,自己写的部分大都很差。有学而无识。
评分治学者所需的一以贯之与渗透突围在此书中均已呈现。就其内容拈出以意逆志、推源溯流和意象批评三点,因其形式概括为选本、摘句、诗格、论诗诗、诗话、评点六类。每一部分既有源头上的发掘考辨、演进过程的断点描述,亦有基于日韩等海外汉学的辐射互动,以及“推源溯流法与比较文学之中国学派”式的突围与深化。文献支撑下的文学研究与文化视域下的理论推演凝聚为以意逆志的人性论基础、庄禅对意象批评法的影响,以及孔子删诗之于选本、春秋赋诗之于摘句、章句义疏之于评点等迭出的新见。在宏大且新颖的理论框架构建中,精雕细琢的建材是最牢靠的支撑。于研究者而言,“放眼量”与“细思量”兼美,方为“横看成岭侧成峰”“淡妆浓抹总相宜”之佳作
评分引的材料大都很好,自己写的部分大都很差。有学而无识。
评分看这本书,我感觉非常感动,特别是现在正在写学年论文的焦虑中,偶尔迷茫,日常匆忙且无力。在我已经看了一些讲中国理论的书的基础上,可以说张老师的这本,是角度最独特、切入点最不一样的一本。当初抱着解决学年论文中关于理论的问题来看,后来却被老师的思考角度吸引,似乎以前看的零零散散的东西,都有了安放的地方。看到后记,一本书花二十年,真的是不小的功夫。除了这种时间上的跨度以外,老师的编排和规划也是让人感叹的。每一步应该如何走,走了这一步,下一步要走什么,他似乎心中都有数。这本书,是一个大局。我也要好好努力才行,加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