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科尔班于1936年出生于法国奥恩省,是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致力于感官史及感觉演变的研究。他的社会文化史著作试图解释这样一个原则:人类的风俗与精神面貌随着嗅觉、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等感观感觉的演变而演变。其主要著作有:
《疫气与黄水仙》(Le Miasme et la Jonquille)
《大地的钟声》(Les Cloches de la Terre)
《食人族村落》(Le village des Cannibales)
《空虚的地域》(Le territoire du Vide)
《婚礼上的姑娘》(Les filles de Noce)
译者介绍
王斌,男,1975年生,陕西省西安市人。1998年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获法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2002年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
本书是阿兰·科尔班分析、研究了19世纪约1万起与钟有关的事件后取得的成果。作者发现这些不寻常的事件背后存在着一个社会秩序和权力的体系。“钟”正是这一体系的一个结点,它支配乡村生活的节奏,确定其空间范围,决定集体和个人的身份,表现人们对土地的依恋。钟声构成一种语言,建立了一种交流系统,个体之间、生者和死者之间业已消失的联系有赖于“钟”得以传达和重建。钟还反映了集体的欢乐、火与血的威胁以及流行病带来的恐怖。各种集体的激情无不求助于钟声。同时,能否控制钟声的使用权成了乡村社会权力斗争支荡的焦点。本书具有法国年鉴学派的遗风,注重细节的真实,尤其注意对社会意识和民众心理的研究,村料翔实,以小见大,论述精当。其精微细致的研究方法会对学界多有启发。
《听觉的文化意义解读:过去和现在》,《中国图书评论》2012年第5期,41-44。 王敦 大地的钟声:19世纪法国乡村的音响状况和感官文化 科尔班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在“读图时代”的今天,研究者一说到文化感知,联想到的多半是“观看”、“凝视”、“镜像”、“...
评分 评分浪漫的月亮 最近在读一本书,《大地的钟声》,作为对标题的解释,其副标题是这样一句话“19世纪法国乡村的音响状况和感官文化”。其特点不是书中对19世纪法国生活,特别是乡村生活多角度的社会学研究之深入,而是作者的“手法”,他选取了一个出人意料、让我吃惊不已的参照物...
评分 评分浪漫的月亮 最近在读一本书,《大地的钟声》,作为对标题的解释,其副标题是这样一句话“19世纪法国乡村的音响状况和感官文化”。其特点不是书中对19世纪法国生活,特别是乡村生活多角度的社会学研究之深入,而是作者的“手法”,他选取了一个出人意料、让我吃惊不已的参照物...
按需。
评分好书当读
评分首先基本把握住今天看来好像最不寻常的东西,就能重现失去的世界。
评分本书是在搜集了大量史实的基础上写成的,其实这些历史事件中有许多都是细枝末节的日常琐事。不过惟其如此,它才能把严肃性和趣味性很好地糅合。
评分充满魅力的法兰西。书的感官角度开拓视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