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德(1869—1951)
法國著名作傢。1947年獲諾貝爾文學奬。與友人創辦的《新法蘭西評論》,對現代法國文學産生巨大影響。著有《背德者》《窄門》《田園交響樂》《僞幣製造者》《剛果之行》《訪蘇歸來》等大量小說、散文、日記、遊記、文論作品。
著名文學翻譯傢。曾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從事法國語言文學教學20餘年,後在花城齣版社做文學編輯工作近20年。長期從事法國文學研究與翻澤,齣版有《包法利夫人》《娜娜》《波斯信劄》《紀德散文選》等譯著20餘種。
《如果種子不死(法國諾奬得主傾情裸傳自述傳奇人生)》是作者紀德關於童年和青年的珍貴迴憶,充分展示瞭一位諾貝爾文學奬獲奬大師的性格特質和成長印跡。他敏感內嚮、拘謹壓抑;行為舉止不同凡響、齣人意料;身體贏弱,有著十分周摺的學習過程;擁有一顆自由不羈的心靈,寫作瞭《人問食糧》等重要作品。他充滿激情,品嘗人間的真愛與欲望;對同性戀情,有著異常的寬容。《如果種子不死(法國諾奬得主傾情裸傳自述傳奇人生)》是一本坦率得令人震驚的著作,對瞭解紀德拒絕任何教條的一生,理解其變化多端、充滿矛盾的作品,非常重要。
按理说,我不该这么随意的发表一篇书评的,毕竟看得书太少,但因承诺了自己,就算是自己的一个记录吧~希望看到这篇的诸位多多包涵。 阅读此书的过程,从最初的昏昏欲睡,到后来的眼前一亮,到再后来的欲罢不能和热泪盈眶,而最后又变为困惑丛生。选择这本书作为阅读计划的第一...
評分看到书名的时候,我想起北岛为纪念熊秉明先生的逝世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如果天空不死》。“如果天空不死”是熊秉明先生的一首诗作的结尾,正如北岛所说:“这句诗其实有种悖论式的紧张:说来年轻时候的天空是不死的,但虚拟语气对此提出了质疑,那正是青春期的困惑。”这本...
評分 評分1.《如果种子不死》,安德烈·纪德(Andre Gide, 1869-1951)的自传。纪德是法国文学的重要人物,194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同性恋权利捍卫者。 2. 这本书写于1925年左右,讲述了纪德从童年至青年(26岁左右)的忧郁、羸弱、敏感、困惑、焦虑、矛盾、固执、觉醒、直接与纯粹。全书...
評分1.《如果种子不死》,安德烈·纪德(Andre Gide, 1869-1951)的自传。纪德是法国文学的重要人物,194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同性恋权利捍卫者。 2. 这本书写于1925年左右,讲述了纪德从童年至青年(26岁左右)的忧郁、羸弱、敏感、困惑、焦虑、矛盾、固执、觉醒、直接与纯粹。全书...
這本可比《遣悲懷》誠懇多瞭,忍不住懷疑紀德失敗的婚姻是否跟太宰治數次殉情有著相似的動機,另外他居然是新教徒不科學,除瞭搞基惡德以外各種心理活動分明是格林老師筆下的主角人設嘛
评分坦誠的自傳。但我更喜歡看旁觀者作傳
评分“傾情裸傳”
评分最為真誠自傳
评分“沒有我熱忱所戰勝不瞭的危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