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魇》是张爱玲旅居美国研究《红楼梦》十年的心血结晶,亦是一部学术考据之作。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原名张煐;1922年迁居天津;1928年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和《三国演义》;1930年改名张爱玲;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1941年与胡兰成结婚,1947年离异;1945年自编《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同年,抗战胜利;1952年移居香港;1955年离港赴美;1969年《红楼梦未完》在台湾发表;1973年定居洛杉矶,《初详红楼梦》刊载于台湾杂志;1975年完成英译《海上花列传》,《二详红楼梦》在台湾发表;1976年《三详红楼梦》在台湾发表;1977年《红楼梦魇》在台湾皇冠出版社出版;1995年9月逝于洛杉矶公寓,享年74岁。
我从未读过张爱玲的书,没想到第一本竟是《红楼梦魇》。读这本书自然是出自对《红楼梦》的喜爱,也由于张爱玲名声在外,颇想看看大作家如她会怎样评价《红楼梦》。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更像是读后感的、更为感性的书,没想到,竟是一本如此一板一眼、勤勤苦苦、有理有据的书。...
评分久听《张看红楼》大名,今天读到了。研究红楼的人里做版本比较的研究挺多,为的是所谓真相——曹当初本意是啥,哪些叫高改了,哪些是前后矛盾的,哪些又给脂批给指导着改了。张爱玲不弄这个,她是写作出身,弄本《张看红楼》也是为着解读作者的思路。 其实很多事听说过。比如天...
评分同是民国四大才女,我读庐隐,读石评梅,读林徽因,却惟独不读张爱玲。年少时多少次低头走过张爱玲集的书架,最多只是抚摸一下书脊。我记得我一直这样打算:等长大了再读张爱玲。 上了大学,该读读了,从图书馆借来《红楼梦魇》。向来是自矜熟悉《红楼》,几乎是随...
评分张爱并不是那些考据学家,不会死死沉溺在史书里找对照,不会上纲上线。 她真是硬凭着自己的聪明,还有小说家同样的敏感,和对红楼的熟悉来完成了这本书,文采斐然却又踏实。当然,那是因为当中豪掷了十年的缘故。那些时光,在书中都能感觉到。 看多少遍,都不会倦,只会惊叹...
评分张爱玲的红楼梦魇并不如小说般有趣,主要是通过考据红楼梦的各种版本,比对其中文字上的细微差别,结合上下文推断,分析出红楼梦改写的次数以及在传阅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续本。 读完该书,可以了解到曹雪芹从青年时期起就一直不停地修改红楼梦,直至死亡前,还在改写中。因此,张...
哈斯寶《新譯紅樓夢回批》中第四十九回73批道:“此書寓意雖不易盡悟,但這一回目中提到琉璃、雪、梅、脂粉,意思是世上萬物都要融銷凋謝。美色也不過是一堆腥血。”但恨其未完,所以漏字錯詞筆誤句點,一一撿起來,好像能夠重新成串。紅樓夢也不過是幾頁墨印,比她清楚的人也許有,這樣的人卻寫不出紅樓夢魘來。
评分哈斯寶《新譯紅樓夢回批》中第四十九回73批道:“此書寓意雖不易盡悟,但這一回目中提到琉璃、雪、梅、脂粉,意思是世上萬物都要融銷凋謝。美色也不過是一堆腥血。”但恨其未完,所以漏字錯詞筆誤句點,一一撿起來,好像能夠重新成串。紅樓夢也不過是幾頁墨印,比她清楚的人也許有,這樣的人卻寫不出紅樓夢魘來。
评分近世以来,以张爱玲的天赋、才情及文笔,续写《红楼梦》和翻译《红楼梦》,应当再合适不过,可惜在她有生之年,一直都没有动笔,到如今一切都无可挽回,足令人再增怅惘,哀哉! ——芦哲峰
评分看这个女人用纷繁的文笔一条条扒开那纷繁的线索本身就是件有趣的事儿。
评分她懂红楼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