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日本著名作家。1985年,凭《放学后》获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开始专职写作;1999年,《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此后,《新经典文库•东野圭吾作品:白夜行》、《单恋》、《信》、《幻夜》先后入围直木奖;2005年出版的《嫌疑人X的献身》史无前例地将第134届直木奖、第6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以及年度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第1名一并斩获;2008年,《流星之绊》获第43届新风奖;2009年出版的《新参者》获两大推理小说排行榜年度第1名;2012年,《浪矢杂货店的奇迹》获第7届中央公论文艺奖。
早期作品多为精巧细致的本格推理,后期笔锋越发老辣,文字鲜加雕琢,叙述简练凶狠,情节跌宕诡异,故事架构几至匪夷所思的地步,擅长从极不合理处写出极合理的故事,功力之深令世人骇然。
《恶意》为加贺探案集第四案。
《恶意》被媒体和读者列为东野圭吾的巅峰之作,与《白夜行》同享光辉与荣耀,这两部作品恰似两生花,《白夜行》中的爱情极度炽烈,令人粉身碎骨;《恶意》中的怨恨则无比深沉,令人万劫不复。
畅销书作家在出国的前一晚于家中被杀。凶手很快落网,对罪行供认不讳……小说甫一开始,案件便告侦结。面对如此“僵局”,书中究竟藏有何等魔力,让万千读者如痴如醉?
东野圭吾借《恶意》挑战悬疑小说写作极限,甫一出版,即迷倒了无数读者,征服了各国评论家。韩国媒体评论:“一直以为,知道了凶手是谁,推理小说也就结束了,《恶意》彻底颠覆了这一观念。”日本媒体评论:“惊世骇俗的作案动机,让人根本不敢转身。”
东野圭吾最得意的作品,将读者从头到尾彻底欺骗。 ——《读卖新闻》
读完《恶意》,才算真正认识东野圭吾。 ——日本亚马逊
一直以为,知道了凶手是谁,推理小说也就结束了,《恶意》彻底颠覆了这一观念。 ——Yes24(韩)
作者一贯精心的作案手法与惊世骇俗的作案动机,让人在充分享受阅读乐趣的时候根本不能转身,不愧为天才作家的杰作。 ——《书の杂志》(日)
小说早早就将凶手置人眼前,却以大量篇幅探讨作案动机,实在扣人心弦。 ——北上次郎(文学评论家)
这是一本结构相当完整的一流杰作,视点、逻辑、伏笔、动机、意外性、公平性安排都几近满分。 ——蓝霄(推理小说家)
文_谢长留 开篇第一句话,首先竖起三根手指发誓,我不是标题党。起这种标题,也绝非危言耸听。上周,我还信誓旦旦的在朋友中吹嘘自己看过多少多少悬疑推理小说,列举东野圭吾几乎所有作品,可惜一直没看过《恶意》。当时,一个不屑于我的朋友的朋友,坐在一旁一直没说话,听...
评分有这样一个人么,他对你微笑,帮助你,可是你却觉得他可恨。希望他消失掉? 明明应该是爱到极致的朋友,却是恨到了极致? 凶手在书的三分之一处就被捕,而且对罪行供认不讳。而此时,小说才刚刚拉开帷幕。整片小说讨论的中心就是那份深不可测层层包裹的动机。...
评分《恶意》算得上我读的第一本正当红的日本推理。东野圭吾的名字早在看《嫌疑者X的献身》电影版时有所耳闻,只知是名作家,从影片来看,关注的不是案件本身进展,却是表面下,各色相关人等的心理,由是对东野作为而今正畅销作家的刻板印象初步解冻。东野圭吾似乎较他的前辈更进一...
评分看过很多东野圭吾作品改编的电视剧和电影,书只看过《白夜行》和《恶意》,相对来说,我更喜欢《恶意》。 《白夜行》里唐泽雪惠和桐原亮司的少年经历,包括我们在内的绝大多数普通人都没有,我们读后的悲怆和震撼,是因为阅读中间的代入感,还有东野圭吾写作这本书表现出的...
评分完全没有动机的犯罪,越看越觉得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不耐推敲,很有自圆其说的感觉
评分完全没有动机的犯罪,越看越觉得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不耐推敲,很有自圆其说的感觉
评分对人性的剖析达到了令人颤栗的程度,可贵的是仍留有未完全点破的地方让读者自己去体悟。对犯罪动机的追索占了全篇的四分之三。来自同龄人的恶意或许每个人都体会过,但东野圭吾笔下放大的恶意却促使阅读者思考可以作为社会性问题的人性阴暗面。
评分不管外界评论如何好,我只是感觉结尾的突兀不能说服我。尽管从一开始罪犯的轻易认罪就知道事实远没有这么简单,但是最后抛给读者一个阴影、意识产生的“恶意”话题,我是不能接受的。当然,东野在叙述方式上的人称的转换还是出神入化,在不同的人称重复讲述中,真相逐渐明晰。让读者自己找答案,是最好的推理。结尾恰恰戏弄了读者,这是东野对读者的恶意吗?
评分完全没有动机的犯罪,越看越觉得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不耐推敲,很有自圆其说的感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