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悔錄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哲學 奧古斯丁 宗教 基督教 神學 懺悔錄 西方哲學 信仰
發表於2024-12-25
懺悔錄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翻譯不予置評,凡是看不懂都是翻譯的錯。
評分我願意去信奧古斯丁筆下的那個上帝。
評分我青年時一度狂熱地渴求以地獄的快樂為滿足,滋長著各式各樣的黑暗戀愛,我的美麗凋謝瞭…不以精神與精神之間的聯係為滿足…從我糞土般的肉欲中,從我勃發的青春中,吹起陣陣濃霧,籠罩並濛蔽瞭我的心,以至分不清什麼是晴朗的愛,什麼是陰沉的情欲。
評分我願意去信奧古斯丁筆下的那個上帝。
評分看到後麵實在是看不下去瞭,奧古斯丁對“主”的呼籲膩得像沒經稀釋的煉乳或者蜂蜜……對於我而言,這是一種生理上的不適。還是讓羊群們來讀這本書吧
奧古斯丁 AureliusAugustinus
354 -430
歐洲中世紀哲學傢、神學傢、羅馬基督教拉丁教父的主要代錶、新柏拉圖主義者、基督教教父哲學的完成者。
生平與著作
354年11月13曰奧古斯丁生於北非的塔加斯特(臨近曆史名城迦太基),即今阿爾及利亞的蘇剋阿赫臘斯。母親是虔誠的基督徒,父親是異教徒。奧古斯丁傢庭並不富裕,勉強在本地和馬道拉、迦太基等城學完當時羅馬帝國規定的三級製教育。374~386年,他先後在塔加斯特、迦太基、羅馬、米蘭等地教授語法和修辭。他在青年時代生活極為放蕩,但求知欲甚強,思想頗為敏銳。善惡問題是他畢生思考的主題。他一度信奉摩尼教,接受它的善惡二元論學說,認為惡起源於某種實體。他通過學習新柏拉圖學派的著作和在米蘭大主教安布羅斯的影響下,33歲時放棄摩尼教,皈依基督教。他一反過去的放蕩生活,拋棄情人和未婚妻,過清心寡欲的修道士生活。388年返迴北非故居。391年升為神父。396年任北非希波(即今阿爾及利亞的安納巴)的主教。430年 8月 28曰逝世,被教會封為偉大的聖師。他著書立說,闡述教義,著有《懺悔錄》、《論自由意誌》、《獨語錄》、《上帝之城》、《論真宗教》、《教義手冊》、《論三位一體》等。他在著作中同摩尼教等學說展開激烈的論戰,主要涉及原罪論、自由意誌論、神恩論和預定論等神學和哲學問題。
基督教哲學
奧古斯丁以神為核心,以信仰為前提,以聖經為根據,運用新柏拉圖主義理論結構論述基督教哲學的基本原理。他強調真正的哲學隻能和真正的宗教即基督教結閤在一起;唯獨基督教纔有真正的哲學。其原則是:首先信仰,然後理解,信仰以便理解,理解為瞭信仰。真正的哲學就是愛神。基督教哲學的核心問題,一是關於靈魂,一是關於神。基督教哲學的理論是在認識神和認識自我上建立起來的。
奧古斯丁斷言,神為精神實體,是無限而永恒不變的超越存在,人們隻能通過內心思辨神秘地直觀它。由於人類語言的貧乏,無法錶述它,隻能心領神會。關於人的存在,奧古斯丁同樣采取內心思辨的方法加以論證,認為主體存在的真實性以思維存在的真實性為根據。這是因為:①人人都知道自己在思維;所以思維是確鑿無疑的;②懷疑和錯誤恰好證明自我的存在。從理論形式來說,奧古斯丁這種論點對R.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不無影響。
他繼承 "三位一體" 的正統教義,論述和發揮瞭"原罪"和"救贖"學說。他認為,人類祖先亞當違背神的命令,吃禁果,犯瞭罪,本性從此敗壞,因此人生來都是有罪的,人不能不犯罪;神是善的,而且是至善,它是一切善的根源;實質上,善是絕對的,唯有善存在,惡是虛無;惡本身並不存在,惡是相對於善而言的,在善之外,無所謂惡,惡無非是"善的缺乏"或"實體和本質的缺乏";人生來是個有缺陷的存在者,就其缺陷而言,是惡的;但就其存在者而言,是善的,罪惡的起源在於人類思想的邪惡,缺乏善,歸根到底是背離神的善,缺乏神的善。奧古斯丁認為,背離瞭本性的人是不能不犯罪的,想恢復本性而行善,隻有依靠至善的神。為此他斷言;追求至善的神是人的本性的需要,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是人生的最終目的。
晚年,他根據他的善和惡兩個概念,提齣"上帝之城"和"人間之城"的理論。把信仰神、反對物質世界、衊視現世生活列入"上帝之城"的領域,看作善的錶現;把生活在現實物質世界而反對信仰神列入"人間之城"的領域,看作惡的錶現。他告誡人們信奉神,作"上帝之城"的臣民,同時又把基督教說成是神所特選的"上帝之城"的現世代理,基督教會勝於一切世俗的國傢。奧古斯丁假藉善和惡的問題,把信仰神推廣到社會生活中,提齣教權至上論。這在基督教史上是首創的。後來中世紀經院哲學主張神權政治論就是以此為理論根據的。
奧古斯丁運用新柏拉圖主義的哲學論證基督教教義,把哲學和神學結閤在一起,從理論上為基督教確立瞭宗教世界觀和人生觀,把教父哲學推嚮瞭全盛時期。
倫理思想
奧古斯丁把上帝創造世界的宗教觀念和柏拉圖的理念論結閤起來建立其倫理學說。他把道德的善惡歸結為人對上帝的關係,從而改變瞭古希臘傳統的倫理學研究方嚮,成為中世紀基督教道德的主要思想來源之一。奧古斯丁認為,塵世和天國是絕對對立的,人由於亞當的原罪而遠離瞭上帝,因而具有自私和趨嚮邪惡的傾嚮,人隻有信仰、熱愛和順從上帝,纔能從原罪中拯救自己。在他看來,幸福就是為上帝和敬事上帝所得的快樂,人生的最終目的就是脫離塵世的罪惡的"人間之城",進入幸福的"上帝之城"。奧古斯丁認為,推動人類行動的力量不是理性,而是愛。他所說的愛有兩種,一種是對自己的愛,即自愛,這種愛使人自私、驕傲、墮落,遠離上帝而鑄成罪惡;另一種是對上帝的愛,即仁愛,它使人慈善、謙卑、順從,並不斷接近上帝,達到至善。因此,對上帝的愛是道德的最高原則,熱愛上帝是最高的美德,其他一切德性如果不是充滿對上帝的愛,就沒有任何價值。他指齣,人由於原罪而喪失瞭自由,但由於上帝的仁慈,人又有瞭上帝賦予的意誌自由,所以人就有瞭選擇善惡的意願和能力,而且隻要人意願去做,他就有能力做到擇善祛惡。在他看來,能力和意願也是一緻的,意願即是意誌,即是行動。奧古斯丁特彆強調個人的內心鬥爭和良心的作用。他認為,隻有"我和我自己鬥爭"的內心風暴,纔能把自己赤裸裸地暴露在上帝麵前,通過懺悔和反省,接受良心的譴責,懲罰自己的罪惡;隻有"我與我的決鬥",纔能剋製使人墮落的肉體欲望,掙脫束縛意誌的情欲鐵鏈,淨化靈魂的自我,做到安貧、溫良、哀痛、飢渴慕義、慈惠待人、純潔、和平。奧古斯丁的倫理思想後來被托馬斯·阿奎那所繼承,並進一步發展成為龐大的神學倫理思想體係,成為基督教道德的理論基石。
關於本書的作者和內容
奧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是古代基督教主要作傢之一,與中世紀的托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同為基督教神學的兩大師。
奧氏於354年11月13日生於北非的塔加斯持城,即今阿爾及利亞的蘇剋阿赫拉斯(Souk Ahras),當時北非已入羅馬帝國版圖,完全在羅馬文化籠罩之下。父名巴特利西烏斯,是本城的一個普通市民,母名莫尼加,是信奉基督教的,奧氏自幼受母氏的熏陶,但沒有正式領受洗禮。幼年在本城讀書,以後先後至馬都拉(即今阿爾及利亞的末達烏路赫(Mdaourouch)和迦太基攻讀文法和雄辯術(當時羅馬教育分三級製,啓濛小學是識字和書算,十二至十六歲入文法學校,讀文法、詩、文、曆史,十六至二十歲入雄辯術學校,讀修辭和哲學)。十九歲,開始愛好哲學,由於探索惡的來源問題,因而皈依瞭摩尼教。畢業後,先在本城執教,後至迦太基任雄辯術教授八年。因不滿迦太基的學風,便渡海至羅馬,任米蘭城雄辯術教授。奧氏在迦太基時,對摩尼教教義已感覺不滿,至米蘭後,受該城基督教主教安布羅西烏斯(Ambrosius)的影響,正式脫離瞭摩尼教,一度醉心於新柏拉圖派的著作,對一切懷疑,但在思想上已逐漸和基督教接近。終於經過一次劇烈的思想鬥爭,於386年鞦決定信奉基督教;便辭去教職,預備獻身教會。次年在米蘭領受瞭洗禮,啓程迴鄉,至梯伯河口,母親病逝。因此延遲一年迴至非洲。391年,在希波(今阿爾及利亞的彭城 Bone)升為神甫。395年該城主教病卒,奧氏便受任為希波主教。從此開始他在教會中的一係列活動,與教內各宗派展開劇烈的論戰,成為當時基督教學術界的中心人物。430年汪達人(Vandali)侵入北非,是年8月28日,希波城被圍的第三個月,奧氏病逝。
奧氏是古代基督教拉丁教父中著述最多的一人,據奧氏本人提齣《修訂》的著作,至427年,已有93種,而書劄和布道言論尚不在內。他著作中最被傳誦的,便是這一本《懺悔錄》。
《懺悔錄》原名“Confessiones”,古典拉丁文本作“承認、認罪”解,但在教會文學中,轉為承認神的偉大,有歌頌的意義。奧氏本來著重後一意義,即敘述一生所濛天主的恩澤,發齣對天主的歌頌;但一般都注重瞭第一義,因此我國過去都稱此書為“懺悔錄”,在歐洲則“懺悔錄”已成為自傳的另一名稱。
本書共十三捲,以內容言,可分為兩部分,捲一至捲九,是記述他齣生至三十三歲母親病逝的一段曆史。捲十至捲十三,則寫齣作者著述此書時的情況(對於懺悔錄的成書年代,據學者考證,應在400年左右,在奧氏升任主教之後,即395或396年,至401年之間)。
第一部分:捲一,歌頌天主後,記述初生至十五歲的事跡。捲二、三,記述他的青年和在迦太基求學時的生活。巷四、五,記述他赴米蘭前的教書生涯。捲六、七,記述他思想轉變的過程。捲八則記述他一次思想鬥爭的起因、經過與結果。捲九是他皈依基督教後至母親病逝一段事跡。
第二部分:捲十是分析他著書時的思想情況。捲十至十三,則詮釋《舊約創世紀》第一章,瞻仰天主六日創世的工程,在歌頌天主中結束全書。
奧氏在書中不僅流露齣真摯的情感,而且對自己的行動和思想作瞭非常深刻的分析,文筆細膩生動,彆具風格,成為晚期拉丁文學中的代錶作,列為古代西方文學名著之一。
在中古時代,歐洲印刷術尚未發明,本書傳抄極多,歐洲天主教本篤會隱修院中所藏舊抄本尤為繁夥。1506年始有奧氏全集齣版,以後重要的版本有:1576—1577年齣版的比利時羅文大學本,1679年法國巴黎齣版的本篤會本(後收入米涅輯的《拉丁教父集》Migne:Patrologia Latina)和1896年奧地利維也納齣版的《教會拉丁作傢叢書》本。至1926年法國拉布利奧勒(Labriolle)教授復據維也納本,參考瞭十八種第七至十一世紀的古抄本和四種印本校訂,齣版瞭閤校本,收入《法蘭西大學叢書》,成為最完美的本子。現在此書即據此閤校本迻譯的。
譯者
1962年8月28日
【作者】 黄瑞成 【关键词】忏悔 不完全忏悔 完全忏悔 【出版日期】2004-03-30 【摘要】文章从词源学入手,分析了基督教信仰之核心内容的“忏悔”行动之理念与结构,进而研究了“完全忏悔”与“不完全忏悔”之区分,以及围绕这个区分的神学论争及其现代性后果。 【刊名】宗教学...
評分【按语:“忏悔(Confession)”的含义是“一种宗教上具权威性的言说:赞美上帝、责备自我、认信信仰”(邓绍光为石敏敏译的奥古斯丁的《论灵魂及其起源》撰写的导言第12页);本书大约著于公元400年左右,语言极度优美;记述了信仰的历程,包括一个个智识疑惑的克服和意志脆弱...
評分面对《忏悔录》,所有的豪言壮语都显得如此苍白,最伟大的精神就是对自己的解剖,先哲如此,我们后学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很少看一本书能有这样的流畅感,那是一种阅读的乐趣,现在又回来了。 这是一部文学的自传,这也是一部哲学的思辨,这还是一种宗教的虔诚。 从...
評分一本仰慕了很久的书,很早以前就想看了。书中除了作者自传性的深切忏悔之外,还包括了作者许多的哲学和神学思想,幸好本书的译者也是一名基督徒,能够将书中的精华表达出来。 如果给一位涉世未深的无神论者看的话,可能觉得此书相当的啰嗦,而且用词也有点肉麻。但对于...
評分再没有比《忏悔录》更能体现出记忆和期待之于幸福的意义的了。在本书的开头,奥古斯丁点明了贯穿全书的两大主题:寻找自我,寻找上帝。人之所以悲惨,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失去了自我,而之所以失去自我,乃是因为失去了上帝;人要获得幸福,就必须在寻找上帝的过程中发现真正的自...
懺悔錄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