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富論

民富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河南人民齣版社
作者:鍾朋榮
出品人:
頁數:263
译者:
出版時間:1900-01-01
價格:16.8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15044937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營銷
  • 管理
  • 財經
  • 經濟學
  • 國富論
  • 亞當·斯密
  • 古典經濟學
  • 政治經濟學
  • 經濟思想史
  • 自由市場
  • 財富
  • 社會發展
  • 經濟學經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這是鍾朋榮先生在1998年所生産的主要經濟思想。

在這一年裏,他提齣瞭――

為有産者正名就是為改革正名;

私有産權閤法化也是創造財富的動力;

不求歸誰所有,但求為誰所用;

為中國人造飯碗;

造人、造路、造地、造環境;

減稅輕賦:走小財政大市場之路;

讓我們的製度和體製迴到人的本性上來。

作者簡介

目錄資訊

編者的話
緒論
――我的民富觀
為有産者正名
――關於有産者的十大論題
1.中國的有産者是怎樣形成的
2.中國應該鼓勵更多的人成為有産者,還是應該鼓勵更多的人成為無産者
3.對中國的有産者要不要實行“國民待遇”
4.經濟生活中是否存在私有公用製
5.應該鼓勵有産者把財産用於消費或轉移到國外,還是鼓勵他們把財産用於國內投資
6.如何看待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集體有産者
7.如何看待有産者的資産收入
8.怎樣纔能在中國社會形成一種激勵人們拼命創造財富而又自覺積纍財富的機製
9.有産者是吸血鬼,還是慈善傢
10.應當把人們的資産更多地引嚮實業,還是引嚮投機

為何要為有産者正名
1.為有産者正名,實際上就是為改革正名
2.為有産者正名,決不是為哪幾個有産者辯護
3.為有産者正名,是齣於一個經濟學者的社會責任
4.為有産者正名,關鍵是如何看待有産者,如何看待有産者的産
5.為有産者正名,提倡私有公用製,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和現實意義
6.為有産者正名,必須把勤勞緻富和權力緻富及非法緻富區彆開束

私有公用製
――不求歸誰所有,但求為誰所用
1.個人財産超過一定限度與公有財産並無實質性區彆
2.公有製財産與私有製財産的惟一區彆
3.私有公用製形成的前提就是私有財産要受到法律和奧論的保護

減稅輕賦
――走小財政大市場之路
1.稅收:審時度勢緩齣手
2.財政:英雄用武難解憂
3.市場運作:大有可為顯身手
4、比例:實事求是彆死扣

啓動經濟的切入點
――今天閑置的東西,明天發展的基礎
1.造地:把剩餘勞動力轉化為森林、牧場和良田
2.造路:把剩餘勞動力轉化為鐵路、公路和堤壩
3.造人:大力發展教育事業,讓一部分人對人口進行“深加工”
4.造環境:讓更多的人從事第三産業

增加投資 啓動市場
l,我國市場疲軟是結構性過剩和總需求不足的綜閤癥
2.擴大總需求,消除總量疲軟,關健是擴大生産性投資
3.投資啓動,首先要選準擴張投資的方嚮
4.擴大投資,應當主要通過直接融資來完成

個人投資要關注四大因素
l.投資股票,要關注股市泡沫
2.投資房産,要關注稅收調整
3.投資外匯,要關注匯率變化
4.持有債權,要關注通脹走勢

為中國人造飯碗
――關於擴大就業的基本思路
l.宏觀經濟政策要把增加就業作為重心
2.在物價相對穩定的條件下,使投資規模最大化
3.鼓勵人們為自己造飯碗
4.鼓勵有産者為有勞者造飯碗
5.鼓勵中國人到國外找飯吃
6。讓閑置勞動力去造明天

溫州:中國人緻富的楷模
l.什麼是溫州模式
2.嚮溫州人學什麼

五十年中國經濟軌跡
l.從“草論”到“貓論”
2.吃飯還是吃所有製
3.改革的動力:帆餓十虧損
4.改革的哲學意義:讓我們的體製和製度迴
到人的本性上來
5.科學的政策是對成功實踐的認可,英明的領導是對客觀規律的尊重

附錄一:關鍵是讓投資者自負盈虧
――厲以寜與鍾朋榮對話錄
附錄二:私有産權颱法化也是創造社會財富的動力
――關於當前若乾經濟理論問題的對話
附錄三:文學作品應鼓勵人們創造和積纍財富
――訪經濟學傢鍾朋榮
附錄四:激活民營企業的投資熱情
――訪經濟學傢鍾朋榮
附錄五:官逼民富 官幫民富
――關於濟源市實施“官逼民富工程”的調查與思考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中國財經必讀

评分

中國財經必讀

评分

中國財經必讀

评分

中國財經必讀

评分

中國財經必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