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德·昆西(Thomas De Qujncey,1785—1859),英國散文傢、文學批評傢。1785年8月15日齣生於曼徹斯特的一個商人傢庭。中學時代擅長希臘文和拉丁文。1803年進入牛津大學,著重學習英國文學和德國語言、文學,對英國新興的浪漫主義文學非常嚮往。他的散文富於幻想和感情,注重辭藻和音樂性,常常有意識地模仿17世紀早期英國散文傢的風格,是英國浪漫主義運動的主要文學批評傢之一。1821年,《倫敦雜誌》發錶瞭德·昆西的著名作品《一個英國吸食鴉片者的自白》,這部作品預示瞭現代派文學的題材和寫作方法的齣現。1826年他遷居到愛丁堡,1859年12月8日去世。
《企鵝口袋書係列•偉大的思想:一個英國癮君子的自白(英漢雙語)》的作者將毒品控製下的奇異經曆和感受完整地記錄下來,坦率地寫作瞭這部真實而獨特的懺悔錄具有非凡穿透力的思想與散文傢的妙筆使《企鵝口袋書係列•偉大的思想:一個英國癮君子的自白(英漢雙語)》成為英國近代文化史上罕見的奇書。
自从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后,鸦片在中国的坏名声也达到了第一个高峰。 自此以后,中国人就开始对鸦片恐惧,担忧,鸦片成了一个罪恶的东西,谁和鸦片沾上边立刻遭受到白眼。 曾经我以为这只发生在中国,后来德昆西告诉我,在英国也有类似对鸦片的误解。他为了纠正别人对鸦片的主观...
評分买下这本书的很大缘故是因为之前读了《伦敦的叫卖声》,18~19世纪的英国散文名家们一一登场,而德昆西的表演相当不俗。 而阅读完毕,我的感受却和再之前的那本《伊丽莎白女王和埃塞克斯伯爵》一样,被华丽而繁复的词藻冲昏了头脑,须睁大眼睛,才能看得见埋藏在锦绣花...
評分这本书很奇怪,我从头看到尾,一直都在想,更猛的料在后面,结果更猛的料一直没出来就完了。看完了我却没有被坑爹的感觉,觉得看了这本书还是值的。吊诡吧? 其实猛料是有的,全书至少有十句以上的猛料,埋没在整本书里了。读者要自己找。但是自己没有强烈心灵经历的人,...
相比於鴉片之樂的誘惑性,鴉片之苦勉強算是戒毒廣告吧?(bushi)最喜歡前麵流浪的部分,滿腦子畫麵感,和安的感情真的很動人。閱讀量大瞭以後把夢境與後世的同類作品進行比較研讀的話想必會彆有一番趣味,隻是我大概會長期文盲下去吧
评分奇特的混雜。
评分看完覺得…翻譯有點????
评分看瞭兩遍,上午一遍,下午一遍。鴉片之樂寫得相當精彩,最後的鴉片之苦,作者也承認瞭,不成係統,散亂的片段,但結尾很漂亮。
评分補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