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芙美子,日本小说家、诗人,出生于明治三十六年(1903),病殁于昭和二十六年(1951)。幼时父母离异,生活颠沛流离,做过女佣、店员,饱尝人间艰辛。她不甘沦落,一面努力挣钱维持生计,一面坚持自己的文学喜好与创作。《放浪记》是其长篇小说处女作,其他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风琴与鱼町》、《清贫记》、《牡蛎》、《晚菊》和长篇小说《浮云》等。
林芙美子被誉为“日本的萧红”,其作品着重描绘底层民众的艰辛生活以及女性的挣扎与奋斗,后来也对战争进行深刻的反省。她的作品文风质朴,情感真挚,富含女性特有的悲悯与坚强。郁达夫、谢冰莹、林海音、桐野夏生均对之均推崇备至,川端康成则评价“能如此感叹女人悲哀的人非常罕见”。她更是电影大师成濑巳喜男最钟情的女作家,在1951年至1962年间,成濑先后六度将其作品改编搬上银幕,分别为《饭》、《闪电》(《稻妻》)、《妻》、《晚菊》、《浮云》和《放浪记》
《浮云》是日本著名女作家林芙美子的代表作。小说以恋爱与反战为主题,以女作家特有的细腻描写了战争中于越南相识相恋的农林技师富冈和打字员由纪子,回到日本后的一段欲罢不能、藕断丝连而又充满痛苦的爱情故事。
要不是因为成濑已喜男,我肯定不会知道林芙美子的,何况,还这么认真地逐字逐句读一本小说。 在迷恋电影的时期,成濑是我非常喜欢的导演。他不像小津,小津拍的是人间的温情,但镜头是冷的;成濑呢,拍的是悲苦的挣扎,冷漠的感情,但镜头是温暖的,倾注着对女性的深深同情。 ...
评分相当通俗细腻的小说,两天的时间就看完了。读它是因为我喜欢的Kim姐姐推荐。 对话多,描写少,因而相比于川端等日本作家更好读。 几点感悟: 1.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男女有别,女人心灵可能会出轨,但最终往往选择忠诚。而男人会受欲望的驱使而喜新厌旧。 ...
评分文/卫西谛 一 从1951年到1962年,这十年里成濑巳喜男拍摄了改编自女作家林芙美子小说的六部作品。一位导演如此热衷于同一位作家的小说,无非是后者的故事与风格引起了共鸣,但也很少有人一连拍上六部(大家最熟知的一个例子是英国导演詹姆斯•艾弗里改编E• M福斯特的作品...
评分情感支离破碎的女作家写爱情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时候一天三次,有时候三天一次。这一款型的女作家们希望读者和自己都能相信,人间大美莫过于男女情事。另一种模式是把此间凄苦逐一摆出来,怨憎恨、爱别离、求不得……希望以此证明,女子的...
评分文/卫西谛 一 从1951年到1962年,这十年里成濑巳喜男拍摄了改编自女作家林芙美子小说的六部作品。一位导演如此热衷于同一位作家的小说,无非是后者的故事与风格引起了共鸣,但也很少有人一连拍上六部(大家最熟知的一个例子是英国导演詹姆斯•艾弗里改编E• M福斯特的作品...
人的生命就像漂浮在空中的云,上连不着天空,下接不上大地,任凭风吹散。爱情,就像是黎明时刻天边的浮云,被染红,被镀金,变得艳丽夺目。但这一切却是瞬间的。不久后,将退散。浮云恢复成本身的样子,然后继续被风吹散,永无止境的变幻着,永远无法固定成什么形状。
评分林芙美子到底是碰到过多少渣男才写出富冈这种极品人渣的。富冈的坏不在于他始乱终弃的态度,而是他在很多事情面前表现出来的犹豫不决和软弱。当然yukiko和富冈是互相影响的,不然富冈一个巴掌拍不响
评分写的是二战后日本一对男女之间藕断丝连的爱情,表现出社会动荡后人们内心的不安定。充斥其中的杀害,死亡,背叛,都褪去生机,而让位给生存,迷茫,艰辛。爱情变成逢迎空虚患得患失的bitch. 气氛阴郁,探讨无力。虽是以上世纪世界战争为背景,但对于处在和平时代但内心无时无刻不在战争的现代人也有一定的阅读价值。
评分男人和女人都刻画的入骨,一首悲哀涣散的恋歌
评分第一次看反战作品。战时战后的日本女性的生活很是悲惨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