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蠶,女,1952年4月生於北京。1968年10月在吉林省梨樹縣喇嘛甸公社王傢園子大隊二隊插隊。1970年10月調至吉林省四平市城建局團委工作,任乾事。1973年10月就讀於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暖通專業,1976年10月畢業,分配至吉林省人防設計院工作,先後任工程師和暖通室主任。1990年棄工從文,著有《舊情書》、《青春之戀》、《深沉的依戀》等。1997年7月至2002年12月任北京市文聯《北京紀事》雜誌社副社長。現任《中國網通》雜誌主編。
《傢國十年 1966-1976:1個紅色少年的日記》記述瞭十年文革中一個紅色少女的成長經曆,以文學創作的手法,從頭至尾插入瞭相當篇幅的“補記”,文風樸實、細膩、新穎,既有“小傢”充滿瞭人性化的有趣的故事,又有“我的祖國”麯摺而厚重的曆史;既有對大中小城市社會風尚和各類人物的描寫,又有色彩很濃的令人反思的政治話題。
这本书本身当然没什么意思 对于部分有些右的青年来讲 说不定还会笑出来 所以 我能坚持读完 大概有两个原因 1、我读之前的刻板印象就是文革时期人们的行为必然有其合理的原因。 2、张颐武给这本书的一些地方做文本分析,但是视角同我自己做差异很大,他发现了那个时代同这个时...
評分书的内容颇具历史感,但对全书的点评有点感想。 《红色少女日记》的作者自序中有这样的说明:“考虑到我当时年龄尚小,且所获信息大部分来自于、广播、报纸、战报、宣传单等,有的甚至来自于道听途说,况有一部分内容直接涉及到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因此,若原原本本照日记的原文...
評分这本书本身当然没什么意思 对于部分有些右的青年来讲 说不定还会笑出来 所以 我能坚持读完 大概有两个原因 1、我读之前的刻板印象就是文革时期人们的行为必然有其合理的原因。 2、张颐武给这本书的一些地方做文本分析,但是视角同我自己做差异很大,他发现了那个时代同这个时...
評分书的内容颇具历史感,但对全书的点评有点感想。 《红色少女日记》的作者自序中有这样的说明:“考虑到我当时年龄尚小,且所获信息大部分来自于、广播、报纸、战报、宣传单等,有的甚至来自于道听途说,况有一部分内容直接涉及到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因此,若原原本本照日记的原文...
評分这本书本身当然没什么意思 对于部分有些右的青年来讲 说不定还会笑出来 所以 我能坚持读完 大概有两个原因 1、我读之前的刻板印象就是文革时期人们的行为必然有其合理的原因。 2、张颐武给这本书的一些地方做文本分析,但是视角同我自己做差异很大,他发现了那个时代同这个时...
價值不大
评分總感覺對很多事遮遮掩掩。
评分價值不大
评分價值不大
评分總感覺對很多事遮遮掩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