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冯友兰

解析冯友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胡适
出品人:
页数:568
译者:郑家栋
出版时间:2002-1
价格:32.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1496331
丛书系列:学术大师解析丛书
图书标签:
  • 哲学
  • 郑家栋
  • 学术史
  • 史学
  • 传记
  • 中國哲學
  • 工具书
  • 古典文学
  • 冯友兰
  • 哲学
  • 中国哲学
  • 新唯识
  • 现代新儒家
  • 思想史
  • 文化研究
  • 学术著作
  • 哲学史
  • 近现代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今年是冯友兰先生逝世十周年。冯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和哲学教育家,也是中国二十世纪极少数学术大师和文化巨匠之一。在长达七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冯先生呕心沥血地从事于中国传统人文智慧的现代阐释。他早年出版的明卷本《中国哲学史》和创立"新理学"体系,在中国现代哲学与文化的发展中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有关冯友兰晚年思想的评价与定位,则成学术史上的一大公案。

围绕冯友兰学术思想的讨论和争论,三、四十年代即已展开。进入八十年代后达到一个高峰。迄今为止。海内外已举办五次大型国际研讨会,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文章与著作,“冯学"已俨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

《解析冯友兰》一书的编选,着眼于展示冯友兰作为一代宗师的精神品格、思想睿智、学术风采、人格特征及坚韧而持久的学术生命和跌宕起伏的人生旅程,书中还收录了胡适、陈寅恪、张申府、金岳霖、朱光潜、贺麟等前辈大师早年评论冯友兰的珍贵文字。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试论“冯友兰现象”——代编序

第一编
致冯友兰书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一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三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
评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卷
评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卷
冯著《中国哲学史》略评
冯友兰的新理学
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
论《新理学》的哲学方法
《新原人》与《新原道》
评《新知言》
第二编
冯友兰的新理学
评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与客观性的萌发
冯友兰新理学与新儒家的哲学定位
胡适与冯友兰
第三编
冯友兰先生“贞元六书”的历史意义
接着讲·借着讲·通着讲——我们向冯友兰学习什么
“新理学”的理性精神
新理学:理论与方法
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贡献
冯友兰与近代以来的哲学变革——新理学的基本精神及其限制
第四编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领域里的贡献
冯友兰之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启示——兼论哲学与哲学史
冯友兰与中国哲学史学
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超越性诠释——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论魏晋玄学
冯友兰与中国佛教哲学——以“格义”“教门”“宗门”的三阶段说为中心
第五编
冯友兰的《新知言》的“知言”
论冯友兰哲学中的神秘主义
形式抽象的哲学与人生意境的哲学——论冯友兰哲学及其方法论的内在张力
冯友兰先生的形上学
第六编
一次争鸣的讨论会
关于继承问题
对于“抽象继承法”的剖析
对冯友兰先生“抽象继承法”的重新认识
为“抽象继承法”正名
冯友兰“抽象继承法”我见
第七编
哲学家的足迹和沉思——冯友兰先生的两个“自序”和一个“总结”
冯友兰晚年的自我反省与突破
冯友兰关于辩证法思想的反思
论冯友兰的思想历程
后 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牟大师对冯大师的真实评价:“近代中国人对中国哲学的讨论就未上轨道,像冯友兰的哲学史,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中历代各期哲学核心问题根本未接触到,更遑论有什麼有价值的讨论。以如此之书,而不论中西都公认它是一本代表作,这表示这一代的中国人实在太差劲了,不但对不起祖宗,也对不起世界,这真是这一代中国人的耻辱。”——牟宗三:客观的了解与中国文化之再造,全集卷27,p423,网页版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53f3d0101hyxl.html

评分

牟大师对冯大师的真实评价:“近代中国人对中国哲学的讨论就未上轨道,像冯友兰的哲学史,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中历代各期哲学核心问题根本未接触到,更遑论有什麼有价值的讨论。以如此之书,而不论中西都公认它是一本代表作,这表示这一代的中国人实在太差劲了,不但对不起祖宗,也对不起世界,这真是这一代中国人的耻辱。”——牟宗三:客观的了解与中国文化之再造,全集卷27,p423,网页版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53f3d0101hyxl.html

评分

牟大师对冯大师的真实评价:“近代中国人对中国哲学的讨论就未上轨道,像冯友兰的哲学史,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中历代各期哲学核心问题根本未接触到,更遑论有什麼有价值的讨论。以如此之书,而不论中西都公认它是一本代表作,这表示这一代的中国人实在太差劲了,不但对不起祖宗,也对不起世界,这真是这一代中国人的耻辱。”——牟宗三:客观的了解与中国文化之再造,全集卷27,p423,网页版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53f3d0101hyxl.html

评分

牟大师对冯大师的真实评价:“近代中国人对中国哲学的讨论就未上轨道,像冯友兰的哲学史,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中历代各期哲学核心问题根本未接触到,更遑论有什麼有价值的讨论。以如此之书,而不论中西都公认它是一本代表作,这表示这一代的中国人实在太差劲了,不但对不起祖宗,也对不起世界,这真是这一代中国人的耻辱。”——牟宗三:客观的了解与中国文化之再造,全集卷27,p423,网页版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53f3d0101hyxl.html

评分

牟大师对冯大师的真实评价:“近代中国人对中国哲学的讨论就未上轨道,像冯友兰的哲学史,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中历代各期哲学核心问题根本未接触到,更遑论有什麼有价值的讨论。以如此之书,而不论中西都公认它是一本代表作,这表示这一代的中国人实在太差劲了,不但对不起祖宗,也对不起世界,这真是这一代中国人的耻辱。”——牟宗三:客观的了解与中国文化之再造,全集卷27,p423,网页版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53f3d0101hyxl.html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