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是鲁讯先生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这些小说大都写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小说中所塑造的一些人物,如孔乙、阿Q等已经成为现代文学史乃至中国文学中的典型形象。其中的《 阿Q正传》还被翻译成多种外文译本,得到国际文坛的赞誉和认可。因此,这部小说集无论在鲁读的全部创作作品中,还是在现代文学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了解中国社会、中国文学和鲁讯的必读之书。
鲁迅,本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我想鲁迅在社会中摸爬滚打一定累了,不然到写《呐喊》的时候心如此的绝望。有人说他是关心人民疾苦。但更可能是累得没有心情在抬头了。当然,他毕竟是个人嘛,从中国辗转到日本再回国,这条路那么长那么长,鞋底磨掉了好厚一截,以至于开始的意气风发到后来的力不从心。 不...
评分---读鲁迅的《明天》 《明天》写于1920年6月,是鲁迅先生《呐喊》中一篇反映妇女命运的作品。《明天》叙述了死去丈夫不久的单四嫂又不幸痛失爱子的悲惨身世,同时轻描淡写地勾勒了江南小市镇的“古风遗俗”。 单四嫂子...
评分 评分我这个人从小到大外号多多。 傻子,傻瓜,疯子,神经病,废物点心,窝囊废,白痴(吃),茅房的石头,怪物。 最近,我来到伟大首都我的故乡,又从亲戚那里得了一个新外号--孔乙己。 说实话,我从来没有对这个外号感到如此愤怒和屈辱。 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之所以在本国民众中...
评分鲁迅于1918-1922年间创作的15篇小说,合为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在“警钟日报”或曰“俄事警闻”时期,鲁迅弃医从文,转向改造“愚弱的国民”。从东京回北京后鲁迅倍感“寂漠”(无物之阵,略显虚无主义)的“十年沉默期”,在“S会馆”抄古碑。 于《呐喊自序》中写到的“...
第一次好好读鲁迅先生的文集,竟然都到了20的年纪。开篇太抓人了,不得不佩服鲁迅先生当是清醒的人,有几篇还是没读懂,《兔和猫》如果不知道背景的确不知道联系到的含义,还是我知识太匮乏了罢!最喜欢《社戏》,《故乡》是幼时读的了,近来也仍然喜欢,《孔乙己》名气够响,好读也好看,先生语言酣畅淋漓,读起来真是痛快至极,读书都靠夹缝,有时赶时间看一篇那速度也和文章顺畅地滑下去了。《狂人日记》、《药》也都好,《一件小事》在这本书显得里很独特,只有它在赞誉什么似的。
评分开篇《狂人》,振聋发聩!《一件小事》…是我读不懂罢,放在这里,感觉怪怪的…《兔》《鸭》和《社戏》收尾,得见鲁迅的另一面,带着些小清新的滋味。如果不是应试教育背景下屡屡入选中学语文课本,读过鲁迅的人会少了很多吧。然而这又是谁的悲哀呢。
评分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评分开篇《狂人》,振聋发聩!《一件小事》…是我读不懂罢,放在这里,感觉怪怪的…《兔》《鸭》和《社戏》收尾,得见鲁迅的另一面,带着些小清新的滋味。如果不是应试教育背景下屡屡入选中学语文课本,读过鲁迅的人会少了很多吧。然而这又是谁的悲哀呢。
评分洞若观火的视角,深刻冷峻的文字,直指人性深处的幽暗,展现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沉闷、迷失与一成不变,形象刻画出革命的荒谬与不彻底。这部集子里的《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仍然是我眼中五四新文学最经典的代表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