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屋隆夫(1917—2011)
孤高寡作的推理大师。他自1949年开始创作推理小说,却直到1958年才推出第一部长篇作品《天狗面具》,1963年以《影子的控诉》(千草检察官系列首作)摘取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此后总要隔两三年甚至七八年才有新作印行,可谓寡作之至,但部部均是 足以传世的佳作,其“千草检察官系列”更有日本推理小说史上最成功系列作品之誉。土屋隆夫性格怪僻,久居山间农村,晴耕雨写,几乎不跟东京的文坛往来,却深受文坛和读者敬重,2001年被授予日本推理界唯一的功劳奖——日本推理文学大奖。
亲子间最现实的纽带,就只有赤红之血。亲子鉴定对世间的男性而言,是何等切实的福音啊!
一年前,无辜的孩童若没有被车祸夺去性命,一切的不幸都不会出现。男人的家庭不会破碎,女人的秘密不会曝光,目击的大学生不会失踪,少年更不会失去幸福的未来。只可惜他们都无法摆脱凶手的安排,相继踏上死亡之路。
赤红的谎言、赤红的案件、赤红的物证、赤红的线索,一切都指向无奈而又无情的真相。假象滴水不漏。要想扯下假象之后的凶手面具,就唯有紧随那一系列的赤红。
土屋隆夫是一个以人工设计的谜题和解谜过程来充分满足读者的推理作家,同时也十分关注人类心理上的复杂性。 尤其是《不安的初啼》或《美玲的囚徒》,甚至是《圣恶女》之中,他写作的重点都不是谁犯了什么罪,而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人类心理的不可捉摸是永远无法描写清楚...
评分 评分看到本作书名《赤的组曲》四个字,笔者不禁联想到一部著名的日本电视剧《血疑》,该剧原名“赤的疑惑(赤い疑惑)”。中文名译得十分精准地道,因为在人类的认知中,红色首先代表的就是血的颜色。这部电视剧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一度风靡全中国。据说,当时许多人看了《血疑》之...
评分标记读过这本书,已经是近两年半前了。 自从那个夜里屏幕的微光渐暗,这本书就一直盘桓在脑海。总在不经意间,如潮水涨起、淹没,又默默退去。 这两天在看纪录片《冲天》。已近结尾,齐邦媛缓缓自述,胜利的那一夜,她默默离开欢呼雀跃,群情激奋的人群,独自回家,母亲几乎辨...
评分非纪实文学 ,但原型来源于张学良和于凤至。小说中爱情的描述充满了作者对张学良与于凤至爱情完满的期待。当然也是对于历史的想象和勾勒。由于,我同情于凤至的爱情,期待她有个比较美的结局。无疑,在这个方面我与作者产生了共鸣。而最大限度的尊重历史,给了历史或者说为于凤...
较为错综复杂的案子!很不幸的是被TVB某编剧不厚道的"借鉴“了,为此阅读乐趣下降了不少!但不影响本书的经典性!
评分这一部的诡计和叙述都还不错诶。
评分我去!!!原来刑侦三里张大勇他弟弟的案子是抄的这本书!!!
评分比起刑事侦缉档案档案改编后剧情和人物关系的突兀,原作的剧情显得更加流畅而富有生命力,无论是检察官自身的心理和行为,还是犯罪者的苦痛,乃至小角色的周遭的生活和境遇,都如同娓娓道来一般亲切。土屋隆夫的作品总是有一种奇特的魔力,我从未发现原来本格推理小说的文字也能如此的自然和丰富,人物能如此的真实而简约。案件的经典程度不用多说,仍然是以不伦作为入手点,抽丝剥茧的破案过程还是一如既往的缜密,如同“盲人摸象”一般的碎片是如何拼凑出一个完整的犯罪过程实在让我叹为观止,七曜文库的翻译也一如既往的令人感到舒服和放心,五星推荐。
评分特地把“红”改成“赤”真是为难了,动机略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