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通过对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和俄罗斯(苏联)体制的饿转型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分析,特别是文化传统和现实观念等制约因素的分析,论证大国体制转型渐进优于激进,并揭示了其内在的逻辑联系:俄罗斯的“激进”转型模式,先以政治“公开化”为突破口,当引起社会的剧烈动荡和生产逐年下滑之后,又开始推行“休克疗法”,大规模的放开价格和全面私有化,打断了原有的经济联系,导致生产下降和国家财政能力的弱化,加之政治纷争和文化的对立,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冲突,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中国的“渐进”转型模式,合理的选择了体制转型的起点和具体方式,使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得以提高,人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培育了市场观念,又为转型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条件。本书阐述了中俄两国的体制转型深入发展的途径:依法治国和体制创新,克服权力市场化,提高国家的控制能力,扩大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构建新型的政治文化等。
这本书是北大教授关海庭两次以学者身份赴莫斯科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的成果之一。1998年完成初稿,2001基本定稿,2003年第一版出版。正如书名,这本书“通过对中俄体制转型的比较研究,论证大国体制转型渐进优于激进,特别是中国的体制转型。”作者分别从中俄两国的社会历史背景、...
评分这本书是北大教授关海庭两次以学者身份赴莫斯科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的成果之一。1998年完成初稿,2001基本定稿,2003年第一版出版。正如书名,这本书“通过对中俄体制转型的比较研究,论证大国体制转型渐进优于激进,特别是中国的体制转型。”作者分别从中俄两国的社会历史背景、...
评分这本书是北大教授关海庭两次以学者身份赴莫斯科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的成果之一。1998年完成初稿,2001基本定稿,2003年第一版出版。正如书名,这本书“通过对中俄体制转型的比较研究,论证大国体制转型渐进优于激进,特别是中国的体制转型。”作者分别从中俄两国的社会历史背景、...
评分这本书是北大教授关海庭两次以学者身份赴莫斯科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的成果之一。1998年完成初稿,2001基本定稿,2003年第一版出版。正如书名,这本书“通过对中俄体制转型的比较研究,论证大国体制转型渐进优于激进,特别是中国的体制转型。”作者分别从中俄两国的社会历史背景、...
评分这本书是北大教授关海庭两次以学者身份赴莫斯科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的成果之一。1998年完成初稿,2001基本定稿,2003年第一版出版。正如书名,这本书“通过对中俄体制转型的比较研究,论证大国体制转型渐进优于激进,特别是中国的体制转型。”作者分别从中俄两国的社会历史背景、...
新制度主义的研究方法
评分是不是码字太多了
评分是不是码字太多了
评分新制度主义的研究方法
评分是不是码字太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