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 1920-1992),这个出生在俄国、长在美国的美籍犹太人,是20世纪顶尖的科普巨匠和科幻文学大师,被誉为“国家的奇迹与自然的资源”。他一生中创作了467部作品,涉及数字,天文学、地球科学、化学和生物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历史、文学、科幻等诸多领域。
《第二基地》是“基地”系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谜”一般的第二基地的存在成了众矢之的,骡要铲除它,而第一基地的移民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理由也必须找到它,但是它究竟在哪里呢?
骡倾全力寻找并铲除第二基地,却失败了。随后,基地人员也千方百计寻找第二基地,因为他们不愿把建立新帝国的功业拱手让人。谁也没想到,寻找的线索竟维系在一位小女孩身上。十四岁的艾嘉蒂娅怕得要死,她究竟发现了有关第二基地的什么秘密呢?
基地系列能够看到阿西莫夫惯常风格,读来与我·机器人的感觉差不多。但是如果仔细推敲的话,还是有破绽的。 首先:第二基地对于事物的预测是基于大样本的统计数据,对于个人(例如达瑞尔)的行为预测太神了点儿。 第二,虽然最后的包袱很大,但是前面叙述的时候...
评分读过了基地三部曲,感慨于作者恢宏的气度,丰富的知识,无限的想象力,推理逻辑的构架能力,森森的有一种高山仰止的赶脚 回过来再看其他的科幻小说,我评价较高的有两部,三体系列和银河英雄传说,三体在两点上与基地很像,一个是恢宏气度上似乎有点靠近基地系列,另一个是看...
评分《银河帝国之基地三部曲》读后感 整部小说贯穿始终的是谢顿的心理史学,这点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颇为相似。 尽管谢顿的心理史学预测的是宏观世界发展,而故事讲述的,表现的却是彻头彻尾的英雄主义。而其中除去几个关键人物,大多数人都只能在命运之浪中摇摆,如同宇宙...
评分当我阅读完《基地》系列第一本的时候,对之前阅读过英文版《基地》系列的某位大拿说:有点小失望。毕竟名声在外,起读点的期望不自觉的被拔高了。总结原因,一个是硬识太少,另一个是情节没有惊艳。 然后隔了几天去读第二本《基地与帝国》,强烈的发现有渐入佳境之感,至少故...
评分其实这本书更应该算是心理小说,高潮在于最后的心理pk部分。 (跃迁,如同在山峰间飞行,宇宙旅行,需要像飞机一样利用暗物质的升力) (谢顿的心理利润很像LPPL模型的思路,需要研究) 能够在五六十年代写出这种作品,对于后世的启发是巨大的。
以为猜中了,但并没有,基地系列越看越与原本的期待并不一样。阿西莫夫的宏大设定真棒,前三部十分引人入胜又都仿佛戛然而止。继续继续~寻找群星尽头!
评分还行吧,基本上都猜中了,最后感觉有些像在玩智力游戏了。
评分想当年十块一本的科幻世界增刊上一次登了基地和第二基地。。。多么过瘾啊。。
评分我的妈呀,我不写评论了,胸中只剩膜拜二字……虽说三部曲都没有亮瞎眼的炫酷科技,可是当我发现它们发表于1950年,我又惊呆了…………大神我什么都不说了大神…………
评分听说可以和三体系列媲美的基地系列,着实让我失望了。。。科幻方面太软了,主线是心理学和博弈论,所谓的心灵操控虽然给出了貌似科学的解释,但太过于强大,骡、第二基地就像开了外挂,在整个银河的博弈中无往不胜,视其他生灵为可以随意掌控的愚民。整个系列根本不是在探索宇宙奥秘,在文明兴衰上下的力也不够,而是在讲述一个“谁算计得过谁”的悬疑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