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原名劉勇,1964年齣生,江蘇丹徒縣人。1985年畢業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後留校任教。1986年格非發錶處女作《追憶烏攸先生》,此前曾嘗試寫過一些現實主義作品,按其自己的話來說是“好比一個天生對汽油味過敏的人強迫自己在汽車加油站工作”,直至《追憶烏攸先生》的齣現,“將自己從無休止的自我摺磨中解救齣來”。其成名作為1987年發錶於《收獲》的《迷舟》,代錶作為《褐色鳥群》、《青黃》、《呼哨》及長篇《欲望的旗幟》。
格非的小說麵對具體現實和曆史情景,持續地思考人的生存等一係列令人睏惑而難解的問題。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第一次讀格非的小說,很特彆,讓人想到芥川龍之介的“竹林中”,沒有“究竟是什麼”的唯一答案,隻有月球般擺在你麵前的故事,永遠隻能看到一麵,想象另一麵。想推薦給朋友,卻不知道誰會同我一樣接受沒有答案的故事。
评分雖然這種散狀迷霧博爾赫斯式敘事已不新鮮,不妨礙它跟《迷舟》一樣令人激動。多讀幾遍總可以拼湊起來的故事和猜不透卻深深印在心底的“青黃”這個意象。格非老師我想去搜搜你的照片=3=
评分初識格非
评分大一(或者大二),背過與格非有關的名詞解釋——“先鋒文學”。直至今日依舊記得他所謂的“敘事迷宮”。小蘿莉喜歡他,推薦我看,遂在市圖找瞭看瞭。正如殘雪一樣,有口碑,有市場...即便外人、權威說他多少好話我都不喜歡他。對於一篇小說,長篇或者短篇,要麼給我一個可以投身其內,感同身受的腦補世界;要麼給我動心動情、啓濛心智的話。隻有辭藻縝密或者語齣驚人是遠遠不能吸引人並且叫人刻骨銘心的。
评分那時候的格非餘華蘇童們的文字充滿可能性。還不需要靠聖經和卡夫卡續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