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拉•W.塔奇曼(Barbara W. Tuchman)
她寫齣瞭20世紀最好的曆史作品。以《八月炮火》和《史迪威與美國在中國的經驗》兩次獲得普利策奬。從1956年到1988年,她共齣版瞭10部作品:
《聖經與劍》(Bible and Sword, 1956)、《齊默爾曼電報》(The Zimmermann Telegram, 1958)、《八月炮火》(The Guns of August, 1962)、《驕傲的城堡》(The Proud Tower, 1966)、《史迪威與美國在中國的經驗》(Stilwell and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in China, 1971)、《來自中國的函件》(Notes from China, 1972)、《遙遠的鏡子》(A Distant Mirror, 1978)、《實踐曆史》(Practicing History, 1981)、《“荒唐”進行麯》(The March of Folly, 1984)、《第一次敬禮》(The First Salute, 1988)。
相较于一战,二战,民国,抗日等值得大肆渲染的选题。本书从开始就关注史迪威的个人经历与美国在战争发展中对中国态度的复杂多变。由于时间上的绝对性,所以作者参照不同时期的文献记录,相对客观的描述中美关系。史迪威作为个人,由于亲历很多,由他折射出的那段岁月便更...
評分这本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在中国已经多次再版了。在豆瓣也得到了不少读者的高评。但据我看过的资料,这种高评具有相当的误导性。 这本书不会告诉你这些。 1.史迪威在第一次缅甸战役期间,不听有经验的中国将领的劝告,完全罔顾中国军队的整体实力远远弱于日本军队的事实,...
評分塔奇曼的《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一书,据我所知,此前有过两个译本,一个是商务印书馆1985年译本,书名是《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一个是重庆出版社1994年译本,书名是《逆风沙——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前两个译本出版的时候,反蒋的史迪威还是国人心目中的正面形...
評分哪怕日历翻过去一页,昨日就已然陷入了时间的迷雾。所谓真相变成了各自的解释,人们根据个人的经验选取听起来最合理的一条。如此,历史的真实周围插满了路标,只能逐一看过,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这种真实。而真实又有何意义?也许是给我们提供一个观照今时今日的可靠坐标。 二...
評分在中国的抗日史上,鼎鼎有名的中国远征军及其优秀将领孙立人,以及陈纳德的飞虎队,都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缅怀和崇敬,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曾经有这么一个背影孤寂的老人,他曾经为打开通往中国的陆上通道和中国远征军做出了巨大努力和贡献。 通过本书,作者想让我们不要停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