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藏書樓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中國藏書樓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任繼愈 作者
遼寜人民齣版社
譯者
2000-12 出版日期
2225 頁數
236.00元 價格
平裝
叢書系列
9787205044756 圖書編碼

中國藏書樓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藏書樓  藏書  文獻學  藏書史  書話  古籍  書史  考古學   


喜歡 中國藏書樓 在線電子書 的讀者還喜歡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6-26

中國藏書樓 在線電子書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下載 2024

中國藏書樓 在線電子書 epub 下載 pdf 下載 mobi 下載 txt 下載 2024

中國藏書樓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中國藏書樓 在線電子書 用戶評價

評分

還行。這種通史從不注明材料齣處,料想是普及性讀物,但你就不能明白活潑點嗎!

評分

比較通俗。很少注明文獻齣處。

評分

雖然有些內容比較粗淺,但是還是比較有意思的一套書。

評分

差評!連個文獻齣處都沒有~記過編者一次~

評分

雖然有些內容比較粗淺,但是還是比較有意思的一套書。

中國藏書樓 在線電子書 著者簡介


中國藏書樓 在線電子書 著者簡介


中國藏書樓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在線電子書下載

中國藏書樓 在線電子書 圖書描述

中國藏書文化的探索與研究

-------《中國藏書樓》的策劃與編撰

肖 東 發

世紀之交,我國圖書館界和齣版界聯手推齣瞭兩部研究藏書文化的大部頭論著:一部是遼寜人民齣版社於2000年底齣版的由國傢圖書館館長任繼愈主編的《中國藏書樓》,另一部是2001年2月寜波齣版社齣版由傅璿琮、謝灼華主編的《中國藏書通史》。前書於2001年10月獲得瞭第五屆國傢圖書奬提名奬。作為該書的執行主編,我十分懷念與責編和分捲主編們一道策劃、討論、編寫、統稿、校對的日日夜夜,也一直想把編撰這部書的緣起、目標、特點和體例記錄下來,既可以作為一個齣版選題策劃的案例,又有助於對中國藏書文化的進一步探索與研究,於是把《中國藏書樓》這部書的有關筆記和通訊材料略做加工,整理如下:

一、編撰緣起 明確意義

1979年,北大圖書館學係恢復招考研究生,我報的專業研究方嚮是中國書史。在撰寫碩士論文的同時,我還寫瞭一篇《明代刻書傢小說傢餘象鬥》的論文,被遼寜春風文藝齣版社的老編審林辰收到他主編的《明清小說論叢》中。林老對我後來關於中國編輯齣版史、印刷史、藏書史的研究課題及成果均給予較高評價。1996年鼕,遼寜人民齣版社編輯韓忠良、臧永清在林辰老師的推薦下,來北京大學找到我,商量要編一部書,題目就叫《中國藏書樓》,盡管我當時手頭教學和科研任務繁重,還是欣然接受下來,因為這實在是個好選題。從一開始,我們就對這一課題的意義討論得十分熱烈,逐漸明確這部書的意義是多方麵的:

1 文明載體 傳統結晶

我們一開始就明確聘請國傢圖書館館長任繼愈先生擔任該書主編,得到他老人傢的欣然同意。他在給我的信中說道"中國的藏書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中華民族的光輝曆史中就包含著它的燦爛文化。"不僅充分肯定這一選題的意義,最後還為全書寫瞭一篇序言。歸納齣中國文化的四個特點:繼承、創新、融閤、利群。

人類有瞭文明,也就有瞭原始意義上的文字和圖書,有瞭圖書,就開始瞭收藏圖書的事業。在古代中國,承擔圖書收藏,乃至於圖書管理、研究、校勘、刊行事業的主體是曆代的官私藏書樓。中國藏書事業的曆史,可追溯到文字和圖書已有相當發展的殷周時代。專藏甲骨的龜室是我國最早的國傢圖書檔案館,史官貞人是早期的文獻管理者。由此算起,中國藏書事業的曆史也已有三韆多年瞭。中國的藏書樓收藏、保存、傳播瞭豐富的文化典籍,保存、傳播瞭博大精深的中國曆史文化。中國的藏書樓和與藏書樓共生存的曆代藏書傢們,對於中國曆史文化有著功德無量的貢獻。中國藏書樓,是一個值得濃墨大寫的題目。

中國的藏書文化傳統悠久,生生不息,業績輝煌,似一條滔滔大河,聚匯條條支流,波濤漸寬,聲勢漸壯,由官府藏書而私人藏書而寺觀藏書而書院藏書,隨曆史的進程而不斷壯大發展。黃河九麯,中國的藏書事業同樣曆經種種磨難麯摺、天災人禍,終以百摺不迴萬劫不滅之氣勢,頑強走完瞭自己漫長而光榮的路程,並功德圓滿地完成瞭嚮現代圖書館的嬗變。

中國古代的藏書文化由官府藏書、私傢藏書、寺觀藏書、書院藏書四個係統組成,各個係統的先後培育與發展又與一定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背景密切關聯,並形成各自的特點,都值得認真加以總結分析繼承藉鑒。

中國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國之一。中國的曆史文化源遠流長,光輝燦爛,對世界文明的發展做齣瞭重大貢獻。要審視中國乃至世界的今天,要發展其未來,不能不研究中國的曆史文化。幾韆年來的藏書文化則是中國曆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沒有藏書文化,便不會有中國的曆史文化。中國藏書樓的曆史,是中國古代圖書事業史的主體。從廣義上講,也可以說中國藏書文化就是中國幾韆年傳統文化的核心和結晶。因此,研究中國藏書樓的曆史,總結中國藏書文化的經驗和成就,對於繼承和發展中國和人類文明,無疑是有著重要意義的。

2.剖析功過 平息紛爭

曆代的藏書事業,無論官藏、私藏或是寺觀藏書、書院藏書均對中華文明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做齣瞭不可替代的貢獻,這應是確定無疑的事實。然而,恰恰又是這看似鐵定的事實在近代以來的諸多學者中卻見仁見智、或褒或貶,紛爭不斷。舉個極端的例子,私傢藏書秘而不宣,鏇聚鏇散的現象,在許多著述中是被當作一種罪責看待的,不少的藏書傢也由此列歸曆史罪人。所以如此的理由說來十分簡單:既然你藏瞭書,就該嚮公眾開放,就該持之以恒代代不散,否則,因為你的聚藏而使彆人看不到藏書,而使藏書集中毀散,你便有過失罪責,便愧對前期當世後代。在學人的喋喋紛爭中,對我國曆代藏書的功過是非這一重大問題卻遲遲不能給齣一個大緻公允的、閤乎曆史事實的明確說法。蓋棺不能論定,這或許不僅僅是曆代藏書傢的不幸,也是當今學術界的悲哀。

3.全麵梳理 填補空白

《中國藏書樓》的編撰正是緣於對藏書業先輩創造的不凡業績的敬仰與追懷,緣於我們發揚光大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責任與使命感。現實中國是曆史中國的延續與發展,我們在為數韆年綿延輝煌的藏書事業自豪的同時,常又伴生齣深深的遺憾--迄今沒有一部全景式的立體反映中國曆代藏書事業的著作可供讀鑒。中國的藏書史研究肇盛於清末,許多的前賢先學曾辛勤搜討,多所開拓,他們或傳或述或贊或論,各擅所專,建樹頗豐。但囿於時代之局限,前此的有關論著總體錶現為:資料堆積多,理論探析少;個體的局部的評介多,或以一人一樓為標的,或以一地一朝為局限,總體的宏觀的把握少;就事論事、孤立看待者多,融匯貫通、縱橫聯係的少。事實證明,"藏書"並非一個孤立的概念,其錶述的不僅僅是簡單的"收存儲藏"之意。從圖書流通到圖書利用的諸多環節無不與其密切關聯。大凡訪書、選書、藉書、抄書、購書、贈書、徵書、讀書、校書、書之補闞、輯佚、編撰、刊刻,以及與收藏相關的整理加工、分類編目、題跋提要、藏書印記、藏書保護、藏書設施、藏書建築等皆是研究藏書樓,也即藏書事業史不可忽視之內容。藏書傢並非桃花源中人,其傢世淵源、社會交遊、專業聯係、乃至生活時代之政治風雲、學術潮流、價值取嚮等也與藏書活動發生韆絲萬縷的聯係。從學術角度看,與藏書密不可分的更有目錄學、文獻分類學、版本學、考據學、校勘學、輯佚學、辨僞學等,有人統稱之"治學之學",不無道理。因而可以說,藏書樓的曆史,就是一部中國古代圖書事業史。

4.仁人愛物 光照後世

該書編寫過程中,曾於1998年12月在杭州大學開過一次"中國古代藏書樓研究"的國際學術討論會。五位分主編齣席瞭這次會議,編委來新夏先生特彆強調藏書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依托,是自然形成的。其中的人文思想貫穿始終,仁人愛物 光照後世。其人文精神錶現在對文化價值的重視;對獨立人格的追求;對社會的責任感。重視文化價值是私傢藏書活動的基石,也是"仁人愛物"的一個前提;對獨立人格的追求是私傢藏書活動的人文精神在反文化環境裏的集中體現;對社會的責任感不僅錶現為私人藏書傢韆方百計地收集、校勘、刻印、保護圖書,他們還以增值文化為己任,在版本學、目錄學、輯佚學、校勘學、辨僞學、考據學等諸多的治書之學方麵做齣瞭不朽的貢獻。

關於這方麵的體會我後來又寫瞭一篇論文《中國古代私傢藏書的曆史貢獻及其人文精神》在第二屆"北大論壇上發錶,此不贅述。

二、組建隊伍 統一認識

編書的過程也是一個學術研究的過程。招賢納士,組織一支強有力的隊伍是完成選題的關鍵。我們首先集中瞭一批對中國藏書文化感興趣的學者組成編委會,就任各分捲主編,分工協作,開展研究。這支隊伍包括當過書目文獻齣版社副總編,寫過藏書傢傳略的中國圖書館學報副主編李萬健編審;纔華橫溢、頭腦清晰的袁逸和張誌強,前者是浙江省圖書館研究員,後者是南京大學齣版研究所所長;著有多部藏書樓史和圖書館學專著的深圳市圖書館長吳晞;對佛教道教藏書及傢譜、方誌寫有專著的徐建華;對明清政府藏書、刻書瞭如指掌的故宮博物館研究館員硃賽虹;多年講授並著有版本學講義,精通古籍整理的姚伯嶽;與姚伯嶽同在北大善本室的劉大軍,他在寫此書期間到韓國攻讀取得博士學位;另一位學過法律和曆史對元史頗有研究的博士張積;還有紮實肯乾的北京社科院圖書館副館長何東紅,編輯齣版經驗豐富勤勉熱心的李雲;多年收集、研究安徽藏書傢史料的天津圖書館研究員劉尚恒;不避繁難,編輯索引和大事記的行傢裏手王彥祥;後來我們還請來古籍整理專傢,遼寜省圖書館副館長韓锡鐸幫助統稿。當然國內還有一些研究藏書樓的專傢如謝灼華、徐雁、顧誌興、範風書等,開始我也想把他們全部拉進來,組成一個最強大的作者陣容。但因為他們已著手編另一部同類書《中國藏書通史》而作罷。我們的編委隊伍堪稱國內一流,有季羨林、任繼愈、李學勤、來新夏、白化文、安平鞦,除我之外他們都是學界泰鬥,職務成果和頭銜就不再一一列齣。就是這樣一支隊伍,保證瞭最後的勝利。

兵多將廣是個好事,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和統一的體例就會齣問題。例如,對本書書名就要有一個統一認識的過程。經過多次研討,大傢明確瞭所謂"藏書樓",係指曆代官方機構、民間團體或私人收集典藏圖書文獻之處所,指稱以藏書的建築、藏有圖書的建築。

建築學上"樓"的含義是指構架為二層或二層以上的房子,不少藏書樓符閤其製,如寜波天一閣、清代皇傢七閣便是。但本書所言之"藏書樓"含義更為廣泛,早期藏書的山洞、石室、倉房、地窖,後期廳室、平房、經堂、書院,隻要是藏書之所,皆可歸之藏書樓。實際上,人們今天所常常提到的"藏書樓",也都是指的這一涵義。本書也是從這個意義上來研究、闡發中國的藏書樓的。

藏書樓建築從初始的藉用、兼用發展到後來專造專用,逐步形成自身獨有的專業特點,即普遍要求具有防火防潮防盜防蟲等功能。

藏書樓並非皆以"樓"名。常見的藏書樓除名以某某樓外,還多以某齋、閣、堂、室、居、軒、館、亭、房、洞等名之。更有一樓數名,乃至有名無樓者。而實際上早期的藏書樓都並非以樓為名,把藏書處稱為某某藏書樓是到瞭明清以後纔比較普遍瞭。書樓之命名深得微言大義春鞦筆法之精妙,寥寥數字藉以傳達事主旨趣欲求、性情處境,乃至書藏特色、規模等。

古代藏書樓曆史大緻終結於清末民初。其時,西學東漸,現代意義的圖書館相繼建立,取代並極大擴展瞭藏書樓的社會功能。也有少數近現代藏書樓延續至今。

三、確立目標 突齣特色

目標的確立,至關重要。一開始,齣版社就明確提齣:這部書是遼寜省齣版局的重點圖書。這部書一定要獲國傢圖書奬。對此,我這個執行主編都有些懷疑,能行嗎?因為國傢圖書奬是每兩年從全國齣版的十幾萬種書裏評齣30種正奬,80種提名奬。基本上是韆裏選一,實在太難瞭。我想能獲提名奬就很不容易。目標確定就要付齣艱苦努力。如何保證質量,編齣特色是關鍵。

百餘年來藏書學術領域無數的優秀成果給我們太多的啓迪與藉鑒,使我們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觀看、探索藏書事業的曆史,使得起點更高,視野更遠,少一些麯摺,多一份膽氣。該書之編撰追求的目標十分明確,即對中國曆朝藏書史實加以發掘、匯通、總結,綜論韆年典故,評說百傢盛衰,力求更係統、全麵、深刻地反映中國藏書樓概貌。經過多次研討,我們明確追求的特色有三:

1.資料上集大成。要通過廣泛網羅、集成式地匯總、閤理地編排已知有價值的所有資料,為讀者奉獻一部內容豐富的中國古代藏書事業史的著作,為後來的研究者提供更多的便利。

2.體例上有突破。在全景式地展現曆代藏書樓全貌時,突齣重點,兼顧一般,對重要書樓施以濃墨,展現其在中國藏書史,乃至於文化史、學術史上的特殊貢獻和曆史地位。在述與論的關係上,加大論之力度與篇幅,不僅有一覽眾山式的俯察概論,更有多視角、多側麵的細微剖析,象"藏書傢的藏書觀"、"藏書之來源"、"藏書與書商"、"藏書與藉書"、"藏書與刻書"、"藏書與書厄"、"藏書與版本"、"藏書與書目"、"藏書與校勘"等分論的內容,會令人對藏書傢與藏書事業之瞭解更深入、透徹,更具立體感觀。

3.學術上有齣新。汲取已有各學術成果,推齣一己之得,一傢之言。本書各篇章中多有新得,如對曆代私傢藏書的是非功過,曆來眾說紛紜,其中不無偏頗或武斷之論,本書無意充當仲裁,但也不搞"述而不作"的中庸摻和,而是審視曆史,以作者的眼光與思考亮齣自己的觀點。

因為我們是化整為零、分撰稿、各負其責,所以進一步明確全書的主題立意,選材取捨,特彆是體例風格,十分必要。體例閤理,分工明確,文體對路,交上稿來,可避免動大手術,因時間緊迫,更不允許返工。

四、體例創新 力求辯證

在體例上如何突破創新,分捲主編們進行瞭多次研討,大緻可歸納為如下幾對辯證關係

1、 總與分,綜述與專論

全書分三大闆塊:上編是藏書論,分四大係統概述藏書樓的産生、興衰、特點及貢獻;中編是中國藏書樓發展史按朝代分期,先概述不同曆史背景下的藏書活動,然後分係統介紹重點要藏書樓(傢);下編是附錄,包括藏書大事年錶、藏書樓索引和藏書傢索引。

上編藏書論,多次討論的是有"總論"還要不要"專論",即對藏書文化中某些特有的現象,深入發掘,局部透視,進行專題論述。袁逸研究員認為:"藏書史研究至今,唯此領域尚未經開拓,雖難度不小,但大有可為,講'趕超',講'位勢',論'突破',此乃關鍵之一。若納入'概述'中則無以深論細究,且整個'概述'謀篇布局都會難以均衡。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要增加'總論'的分量,否則與後麵兩闆塊相比,開頭過於單薄,難免有頭輕腳重,有尾大不掉之感"。他還擬齣如下幾個題目:藏書史研究史、藏書理論及文獻、樓齋名、藏書目的論、藏書來源、藉書、書賈的作用,古情結、藏書印、藏書傢與著述傢、藏書傢與齣版、地域優勢論(藏書傢的集群)、曆代書厄……。最後由袁逸、硃賽虹、曹之、肖東發分彆寫齣,構成書中最有特色的一個部分。

2、 要與全 重點與一般

中編藏書樓發展史,介紹曆代主要藏書樓(傢),是本書的主乾,首先是在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寫好概述,盡可能避免重復老調,不拘長短,唯求準確,要寫齣特色。這一部分很重要的思路是突齣重點,不必求全。以往的幾本《藏書傢傳略辭典》優點是收錄較全,網羅宏富,缺點是主次混淆,過於細碎,臃腫雜亂。而本書的特點是突齣主綫,體現發展脈絡,寫齣氣勢。重點藏書傢可多花筆墨,有逸文掌故可展開,中小型藏書樓(傢)概述中一帶而過,放到第三部分"名錄"中反應即可。

各時代藏書樓如何避免寫成條目式。可以按"組群"來寫,如按地域(如南宋江浙一帶並起的幾大藏書傢,清前期江蘇,特彆是吳縣、常熟、蘇州一帶,浙江、杭嘉湖一帶,安徽等地的藏書群體),還有傢族型(祖父子孫、夫妻、兄弟、族親等)藉鑒史傳中閤傳和附傳形式,結閤論述,既可避免單調,亦可發掘深度。

3、 深與淺 學術性與通俗性

所謂深,是指要有學術性和專業性,這種題目的書寫深容易寫淺難,因為有一個普及傳統文化知識和擴大讀者群的目的,所以該書在指導思想上強調要比專著寫得淺顯些,要比教科書活潑些,由淺入深,引人入勝。讀者對象是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社會一般讀者,不一定僅限於圖書館專業人員,所以要寫得通俗生動。具體而言,不是大量引用古書原文,避免注明參考文獻及齣處,有些古文徑直譯成通用的現代漢語錶述,除非較短的易懂的古文短句,可保留原文,更不搞繁瑣考據,注意人名、地名、年代、數字的準確。

4、 史與論 資料與分析

全書主要部分是用概述性說明文體,述議結閤,有史有論,論必有據,提倡在史實的基礎上分析歸納,以形成觀點,但又要少發空議論。當代著名藏書傢田濤曾說:"我們民間藏書傢喜歡這樣的書,它將史論與工具性集於一身,既有理論也方便實用查閱.本身也有收藏價值。'學下民間',很多時候是學術進一步發展的前提。我以為民間收藏圖書始終延續的原因,在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5、 圖與文 閱讀與檢索

現在的讀者都喜歡圖文並茂,所以一開始我們就要求選擇一些配閤正文的插圖,包括藏書樓建築、藏書傢人物圖像、重點書影等。提供圖片最好在正文旁注明某圖及其齣處、綫索。我們為讀者著想,對本書涉及的藏書樓藏書傢編輯索引,按漢語拼音排列,使該書具有工具書的作用,以體現我們學圖書館專業的作者重視書後索引的學科優勢。有位讀者在其《論書後索引在現代編輯齣版中的意義》一文中就把《中國藏書樓》作為正麵案例加以論證。他寫道"當我們在閱讀三捲本,共計150萬字的《中國藏書樓》時,不管是作為一名專業的研究者還是作為非專業的讀者,都不可能從頭讀到尾,但是卻可能對其中的某些藏書傢和藏書樓比較感興趣,如果沒有書後的藏書傢和藏書樓索引的話,要找到其中的某位藏書傢或特定的藏書樓就比較睏難,即便偶然找到瞭,也不一定全麵,因為還有可能在書中的其他地方也論述過。而《中國藏書樓》書後附有係統的藏書傢和藏書樓兩個索引,從而使這本有"論韆年藏書、評百傢盛衰"知識性的《中國藏書樓》,也具有瞭工具書的性質,能夠通檢中國曆代藏書傢和藏書樓,為非專業的讀者閱讀這本書開闢瞭捷徑,同時也擴大瞭讀者範圍。如對詩詞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在裏麵輕鬆而驚喜的發現,著名詞人納蘭性德也是一個藏書傢,他的藏書情況,可以分彆在21,22,296,1418頁的地方瞭解到。愛日精廬的藏書演變和曆史源流則可快捷的在書中262和1518頁找到。"

為達到預期目標實實在在要做紮紮實實的工作,僅校對統稿一項,我們就先後在北大和瀋陽集中過四次,還聘請瞭中華書局及瀋陽市文聯的老同誌,校對高手統校四次,先後加一起校對八九次。這纔使書稿達到差錯率栽兩萬分之一以下的評奬標準,否則不可能入圍。

五、藏書貢獻 永載史冊

這部書的價值是多方麵的,這裏限於篇幅,僅提一點,就是對古代藏書傢的作用和貢獻進行瞭較為深入的研究。探討藏書文化的曆史作用,若抽象泛言之,則可以說其對我國曆代的文化、教育事業無疑起著一定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對國民素養的提高産生積極影響。限於篇幅,僅舉一例: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中的兩大發明即紙和印刷術的發明,藏書事業在其中的催化和促進作用 實在應予充分的肯定。發明源於需求,正是緣於社會對書籍的廣泛而大量的迫切需求,正是在以官、私藏書樓為主體的巨大需求市場的刺激下,紙和印刷術的發明纔得以萌發並逐漸成熟、廣泛應用。曆史清楚地顯示,唐代及唐以前的書籍市場始終處於供不應求的飢渴狀態,處於一種典型的供方市場,直至宋明版刻大盛,纔逐步扭轉這種狀況。曆代大大小小的無數藏書傢在汲汲忙碌於收書、藏書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充當瞭偉大發明的催生婆--一個光榮的角色,一份集體的榮譽。

藏書傢的曆史作為是一種客觀存在,不同的考察角度得到的會是不同的結果,在該書專論中,我們將視角固定在圖書典籍上,不難發現,藏書傢的貢獻集中體現在對中國曆代典籍的保存、傳播、完善與生産等方麵。在此簡述之:

貢獻之一,典籍的保存。這在秦漢時期即已有顯著錶現,秦始皇焚書坑儒及隨後的嚴厲禁錮政策,使古代典籍遭受第一次大規模毀損,如此高壓血腥之下仍有許多的藏書傢敢冒殺頭危險將大量禁書藏於夾牆、地窖、山洞等處,為中國典籍的流傳保存瞭至為寶貴的火種。西漢武帝首開徵書之路。徵集的對象主要便是這批民間藏書。"百年之內,書積如丘山"。也正是這批珍貴的先秦遺藏,奠定瞭漢王朝國傢藏書的基礎,並由此繁衍齣以後曆代無數的典籍,說藏書傢的貢獻巍如丘山,實不過份。

再以宋元刻本為例,今天保留下來的數以韆百計的宋元刻本,它們中的每一種每一冊都是曆經眾多有名無名的藏書傢之手,如接力賽一般層層遞傳下來的,盡管在遞傳過程中因種種天災人禍可能毀損慘重,但這恰恰又說明瞭藏書保存的極大不易與艱巨。以單一藏書樓論,寜波天一閣是一個典籍保存的範例。雖有《四庫全書》徵書,近代失盜等重大減失因素,天一閣曆經四百餘年保存下來的明代地方誌、登科錄等大量明代典籍在當今世界仍是獨一無二的孤本。清末杭州丁申、丁丙兄弟冒戰亂烽火奮不顧身搶救齣大量文瀾閣《四庫全書》的業績,更是突現瞭藏書傢不畏犧牲、無私奉獻的崇高品格。江南三閣,文瀾獨存,這實在是藏書傢樹起的一座豐碑。

貢獻之二,典籍的流播。主要可從三個方麵來看,一是藉閱之途,從北宋的李氏山房到清末紹興的古越藏書樓,不少的藏書傢通過嚮公眾、社會開放形式,捐私産為公益,以傳布為己任,使一傢之藏為眾人所用,極大地擴大瞭典籍的受眾麵與利用率,也促進瞭知識的傳播 。二是藉抄之途;三是刊印之途,均不贅述。

貢獻之三,典籍的完美。仁人愛物,珍惜字紙可以說是我國儒傢文化的一種悠久傳統,體現在藏書傢身上,便是普遍的毫無例外的對圖書的寶愛、珍惜、視若生命、護如眼目的情結。歸結起來,曆代藏書傢對圖書從形式到內容的完美追求主要體現在對圖書的愛護、對圖書內容的校勘補正、三是對殘缺圖書的搜訪集全等方麵。

貢獻之四、典籍的生産。即指利用藏書在治學探索的基礎上,以著述、匯編等形式創造齣新的典籍,為民族文化增添新的內容、新的財富,提供更多積纍。

貢獻之五、典籍的捐公。進入現代,眾多的私人藏書傢愛國為公、服務民眾的意識更加強烈而自覺,他們紛紛以私藏捐奉國有,難以數計的私傢藏書遂以百川歸海之勢匯聚各級各地公共圖書館、學校圖書館等國有圖書收藏機構,藏書傢以自己慷慨無私的壯舉為中國私傢藏書樓的曆史畫上瞭圓滿的句號。

在浙江,留存現代的著名藏書樓如範氏天一閣、劉氏嘉業堂、孫氏玉海樓、黃氏五桂樓、馮氏伏跗室、硃氏彆宥齋、餘氏寒柯堂、李氏萱蔭樓、王氏冶莊樓、張氏鐵如意館等數以百計的私傢藏書樓在建國後踴躍將各自的珍藏乃至自傢藏書樓捐獻國傢,浙江圖書館豐富而具特色的古籍藏書中,私傢藏書的捐贈構成瞭主要的基礎。

清末,陸樹藩將皕宋樓珍藏頃數售予日本靜嘉堂文庫,令國人疾首扼腕,痛惜不已。這一世紀悲劇從反麵警醒、激發瞭無數藏書傢的愛國、愛民族的情感,隨後不久丁氏八韆捲樓藏書售歸江南圖書館的事例便是鮮明的參照。對許多以各種方式將藏書售予各類國有圖書館的藏書傢,人們同樣抱有敬意與感激。

私傢藏書樓的曆史使命因現代圖書館的崛起而結束,私傢藏書樓的生命卻因融入瞭現代圖書館而永續延綿、生機無限。私傢藏書的作用與貢獻也因此無有窮盡。

我們用這麼些篇幅來例證、錶彰曆代藏書傢對中華典籍保存、護惜、流傳之功德,並不意味一好百好,對其曆史的局限、人格的弱點視而不見或捈脂粉飾,恰恰相反,正是為瞭全麵地、曆史地、恰如其份地評價藏書傢的作用,纔必須理直氣壯,實話實說。先前對於藏書傢的曆史貢獻的錶述太過簡略、空泛,而對於藏書傢的一些缺失則似過多顯誇、過多指責、過多苛求。藏書傢中較為普遍存在的秘惜吝藉等缺失相對於他們的曆史貢獻而言,隻是大河中的支流,森林中的灌木。

私人藏書傢、刻書傢的貢獻是多方麵的,值得認真研究充分肯定。正如後人所說:如果沒有這麼一支數量大、文化素質高、事業心強、態度嚴謹的藏書傢刻書傢隊伍,沒有他們所建樹的一切,流傳下來的古籍肯定沒有這麼多,古書的質量也不會這麼精,古籍的作用肯定不如現在這麼大,校勘學、版本學、考據學、目錄學以及古籍整理工作的發展水平,肯定達不到現在這樣的高度。

這部書隻能是一個階段性成果,我認為中國藏書樓是一個值得繼續深入研究的課題。

中國藏書樓 在線電子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在線電子書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中國藏書樓 在線電子書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中國藏書樓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中國藏書樓 在線電子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目錄大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