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欧梵:1942年生,河南太康人,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荣誉博士。现为美国哈佛大学中国文学教授,台湾”中央“研究员院士。著述主要有《铁屋中的呐喊:鲁迅研究》,《上海摩登》,《狐狸洞呓语》等。
这不是一本学术著作,而是一本知识性的回忆录,从个人的经验来勾画出哈佛生活的面貌和情趣。对于这家知识名学府――它既是我曾任教十年的地方,又是我的母校――我当然心存感激,也不可能把它批评得体无完肤。然而我由于身在其中,自然不受其惑,多年下来,对母校早已没有什么神秘感。
命题之作,原发表于2005年7月11日《南方都市报》 书坊间以哈佛为题的书籍似乎并不少见,但细心的读者当会发现,其中居多的不过是“教程”、“案例”一类,而流行一时的《哈佛女孩刘亦婷》之于哈佛自身更是无甚关联。 旅美著名学者李欧梵积其在哈佛八年求学、十年教学...
评分让我对芝大无限向往。。不学传播学,去学思想史。 也让我在埋头读书中,偶尔憧憬一下未来在大洋彼岸的校园中徜徉,怀抱心爱的书,脸上满是微笑。 虽然偶尔对自己摇摆不定或者说尚不明了的兴趣有些恼火,但这样才好。在This unknowing has its charms中,畅想未来,岂不是件很快...
评分这本书的写作目的和我们的阅读目的都很明了统一:既然写考上哈佛的哈佛女孩的书都这么出名,那么作为哈佛女孩的老师,哈佛教授的书岂不是起点更高,看得更远。也多亏了作者有这样有利大众的想法,将自己在哈佛的学生生涯和教学生涯作了回忆。哈佛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很遥远,我...
评分李欧梵先生送我一本新著:《我的哈佛岁月》。我几乎读过欧梵先生的所有文字,但手头这本书对个人来说有特殊意义,不舍得一下子读完,每天读一点,而且一定要躺到床上,细细品味。读一段,闭上眼,回想一下,印证一下,神往一下,发呆一下。 特殊意义何在?我到哈...
评分李欧梵:作为狐狸的一生 文/孤云 《我的哈佛岁月》/李欧梵 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1版 《清水湾畔的臆语》/李欧梵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1版 作为“他者”的李欧梵 读书如坐地铁,到达终点之前必要一站一站地经过。李欧梵对我而言,也是一个站点。一度迷恋李...
抽空读完了李欧梵先生的《我的哈佛岁月》,固然对书中先生记录的在哈佛求学和任教生涯心生向往与敬佩,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他的妻子李玉莹的一篇文章。二人于十七年前相识,直至十七年后才再在一起。我倒并未为这爱情所打动,更欣赏的是读书人之间对待自己的过去那种坦然真诚却又克制的态度。其次,她写到欧梵先生在过去的这十七年中,一直过着有着婚姻的王老五的生活。他最怕过周末,总是睡到很晚才起,早饭中饭混着一起吃,等等。看,每个人都有无法被言说的孤独至死的时刻。也仍然回想起自己,先生名校毕业还一直都如此精勤,反观自身,一直在学术门外徘徊,前路漫漫,看不见曙光。
评分有些经历和见闻是有趣的,起码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哈佛实在无愧于世界第一流的学府。但作者时而摆出处于后文人时代幸运儿的姿态对大师溜须推崇,时而站在大师们的肩膀上拍拍自己马屁,写作的立场实在不坚定。一个人活到那么一把年纪还拎不清假性情和真媚俗,能对他的作品有什么期待呢?
评分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也许对哈佛这两个字突然变得异常敏感,发现一些民主斗士、商业奇葩,抑或是荧幕明星,都曾在此就读。而李欧梵教授的自传式作品,也彰显了一种哈佛风范,我们是学不来的。
评分在本科教育方面,LSE和哈佛等美国东岸一流大学的差距真不只是一点点而已
评分抽空读完了李欧梵先生的《我的哈佛岁月》,固然对书中先生记录的在哈佛求学和任教生涯心生向往与敬佩,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他的妻子李玉莹的一篇文章。二人于十七年前相识,直至十七年后才再在一起。我倒并未为这爱情所打动,更欣赏的是读书人之间对待自己的过去那种坦然真诚却又克制的态度。其次,她写到欧梵先生在过去的这十七年中,一直过着有着婚姻的王老五的生活。他最怕过周末,总是睡到很晚才起,早饭中饭混着一起吃,等等。看,每个人都有无法被言说的孤独至死的时刻。也仍然回想起自己,先生名校毕业还一直都如此精勤,反观自身,一直在学术门外徘徊,前路漫漫,看不见曙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