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藝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工具書
發表於2025-01-09
說文解藝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杜書瀛兄囑序於我,我先看目錄,很大一部分竟是我沒有讀過的,於是把書稿看瞭一遍,有些學理性強的文章還沒消化,或還似懂非懂,但我覺得應該來寫這篇小序。
書序可以有種種寫法,有些著名的序言體文字,是就所序這一本書的中心內容或某一論點加以補充,生發開去,甚或是藉題發揮,本身就形成一篇論文,限於學力,這是我做不到的。而人們近年常常批評一些人之寫序,說有的是“友情齣場”,有的是為瞭“促銷”,有的通篇不過是些“感想”……總之應該列為寫序之大忌的,——我現在要寫的正不齣這個範圍。
我曾經給朋友的書寫過序,例如硃正的《一九五七年的夏季》,那是十幾年前的事瞭,去年此書的增訂版《反右派鬥爭始末》在香港齣書,我又為港版寫瞭一篇序。固然因為我有話要說,更因為硃正是我的朋友,我知道他寫這本書的初衷和其間的甘苦,更因為要把這樣的私人著述化為社會公眾之所有,大非易事,所謂寫作難,齣版尤難。作為朋友,做不到兩肋插刀,還不能搖旗呐喊一下嗎!
我和老杜也是朋友,起先都是朋友的朋友,互相有所知聞,後來有機會當麵交流,彼此以為相知瞭,然而在這個熙熙攘攘的時空,一年頂多見一兩迴麵,這樣的交誼真可謂其淡如水瞭。能讀到他的書,猶如
晤麵,娓娓談來,平實如其人;比當麵聆教所能涉及的反而更廣更深。我想,不認識他的人,如果不是心浮氣躁或偏愛花裏鬍哨的文風,也會把捲欣然的。
所謂促銷,也就是做廣告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廣告怎麼做不得?隻要不是欺詐就行。書評本來分為各個層次,有學理性的評論,有即時性的新書評介,還有簡介、簡訊,就更像軟廣告瞭;書序也當作如是觀。
廣告的本義是嚮消費者介紹産品。以這本書為例,作者老杜的後記就是産品說明,其實是可以置於捲首的;編者當然也要讀書稿,似乎是最初的讀者瞭,但編者參與“産品”的製作和包裝,第一身份屬於生産者一方;因此,我作為書稿的第一個讀者,纔是此書的第一個消費者,我的序可以說是從消費者的角度來幫助做廣告吧。
但序言這種廣告,是定嚮的,而非泛泛的;它不是登在書外,傳媒或大街上,而是登在書內,這就規定瞭它“廣而告之”的範圍。不但不讀書不買書的人士讀不到這篇“廣告”,即使讀書也買書,但隻愛讀流行、時尚、武俠、言情的讀者,走過這本書,也不會翻看。見到此書書名便放慢腳步,佇足瀏覽的,多數屬於跟此書“對路”的讀者,他們已經不會是盲從的買傢瞭。其實,他們也不必看我這篇羅嗦的序文,翻翻目錄就會引起閱讀的興趣。如果他們掏齣自己的“帶著體溫”的錢買下這本書,有幾分是緣於我說它可讀,那末,我便與有榮焉,且深感欣慰,因為我的這份“廣告”沒有欺詐。
當然,這本書,是一位文藝學學者之作,我以為,政界商界以至工程技術界的讀者不必費神來讀;而文化人中有時還讀讀彆人著作的朋友,寫作人中還偶一涉足文學理論的朋友,大學文科於功課之外還有馀裕的同學,高中以上的年輕的文學愛好者,以及社會上喜愛廣泛瀏覽的朋友們,是不妨一讀的。它應有的讀者麵說窄也不窄,但說寬也不寬;因為它畢竟不是一般消閑文字,而是學者的學術隨筆。
我是愛讀學者的專門論文以外的文章的。我從小時候就形成瞭一個尊敬有學問的人的情結,在上世紀
四十年代我的文學啓濛時期,廢名先生的《談新詩》,硃光潛先生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給我打開瞭眺
望詩歌和美的窗口。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我又一次經曆瞭新的啓濛,但主要不是去讀中外“元典”,而得益於當代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學者的啓示最多,其中又往往不是他們大部頭的係統的著作,而是散篇的或長或短的論述,有些也是學術隨筆一類,惠我良多,我至今感謝這些學者。我想,在一般讀者中,像我這樣的人應該是不少的。
前些年,我曾經在一篇小文裏,呼籲學者們多寫些學術隨筆,我說,他們隻要拿齣些學術研究的“邊角餘料”就行瞭。現在看來,這樣的說法不夠全麵,以此勸說學者們把心態放鬆則可,卻不符閤大多數學術隨筆的實際。不必說從知堂、林語堂到金剋木、張中行的隨筆,包含大量的學術信息以至學術新見,絕非所謂“邊角餘料”可比;有些學者正是以“大手筆”寫“小文章”,不是文章的價值小,而是篇幅不大,當然也有人寫萬兒八韆字的“隨筆”,但多數言之有物的學術隨筆,仍然不失“隨筆”這種體裁簡練有趣的本色,因此格外得到一般讀者的青睞。
這個“大手筆寫小文章”,人們曾用以稱某些專傢學者寫的“科普”一類作品,即以青少年和“圈外”一般讀者為對象,普及自己當行的專業知識,不僅要精短,還得平易親切。這方麵,好像自然科學的學者做得多些。我們一談“科普”,往往指的也隻是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而忘記瞭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同樣需要有普及性的讀物,這方麵的作品就更少瞭。寫到這裏,我忽然想,老杜這本書,其中若乾篇章,能不能就算是文藝學的普及讀物呢?
我最近讀到一本建築學傢張欽楠教授寫的《讀史劄記》(中國廣播電視齣版社2003年10月版),是他在古稀之年,擺脫瞭建築專業的事務之後,潛心讀史的劄記,內容依次有關美、法、俄、中四國的革命史,一些國傢的“改良”史,歐洲中世紀封建主義曆史與“黑暗時期”,中國的“封建主義”和“反封建”,最後是對資本主義的再認識,對社會主義的再認識;我像讀一些好隨筆那樣一氣讀完,受益不少。我以為這是一本由非(曆史研究)專業人士寫的普及曆史常識的書,由於采取瞭隨筆寫法,能使讀者的一次閱讀達到褚鈺泉先生主編過的一本書評期刊標榜的讀書境界:“悅讀”。當然,我體驗的“悅讀”之“悅”,不是簡單的“喜悅”“愉悅”,也不必是輕鬆愉快,而是“豁然開朗”的意思,豁然以後或許倒會感到沉重也說不定,但比起鬍塗到底,畢竟要好些吧。
許多學者都不是專業和論文規範所能束縛住的,他們於專業之餘,於論文之外,依然不廢寫作,當然不限於學術隨筆,還有散文,詩詞,現代詩,都有他們馳騁的蹤跡。
學者也罷,作傢、詩人也罷,要不斷擴大寫作和閱讀的自由空間,不僅是職業習慣的要求,更可以說是由一切思想者、知識者的天性所決定的,在這一點上,願與書瀛共勉。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說文解藝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