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達斯(Ram Dass)
原名理查德•阿爾伯特,20世紀60年代為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因離經叛道的行為被哈佛辭退。為瞭進一步追求人生真義,他遠赴印度修行數十年。
1971年,其著作《活在當下》(Be Here Now)齣版,迅速熱銷200多萬冊,“活在當下”的理念喚醒瞭整整一代美國人的心靈意識。
後來,他成立瞭愛與服務基金會、塞瓦基金會、臨終關懷項目,緻力於陪伴臨終者,幫助他們麵對死亡。在這些人身上,他總結齣深刻的思想和豐富的經驗,在書中均有詳細闡述。但直到2001年,他身患中風,纔真正感受到“老”的含義,開始關注隨年齡而來的痛苦和脆弱,於是有瞭這本《學習做一個會老的人》(Still Here)。
喬布斯如此評價道:“這本書對我影響很深刻,它改變瞭我和我的許多朋友。”
對於許多人而言,經歷歲月的改變並不是件容易麵對的事,正如生活或死亡一樣。我們總是對抗生命之必然,因而痛苦不已。於是我們一直在找尋另一種看待齣生、老化、改變與死亡過程的觀點,好讓我們能平靜地對待這些曾被視為最大敵人的自然過程。如果我們能瞭解我們是永不改變、永遠美麗、完全覺醒與永遠存在的——我們就能輕鬆地做到這點。
在一次偶然的身体检查中,我得知自己的甲状腺功能出现了问题,且终身无法“自愈”或“治愈”这样的结果让我陷入极度恐慌的崩溃之中,终日郁郁寡欢。我去了好几家医院,可所有的医生给我的诊断都是一样的:定期复查,终身服药。 如果今年我60岁,疾病接踵而来,或许我会用丰富的...
評分外公还在世的时候,每次出远门,都会仔仔细细地收拾自己的行李,穿上衬衣、戴上眼镜和领带,一副精神十足的模样。他和我说的最多的就是让我要好好读书,遇事要积极乐观。作为医生,他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对生活总是充满热情和好奇心,这样的他的确长久地影响着身边的人,...
評分你怕老么?我怕。 第一次感觉到老,是26岁那年发现和朋友打完麻将半夜回家心脏突突,睡了一晚上都没缓过来,浑身难受脸色超差,此后再也熬不了夜的时候。朋友说,25岁是分水岭,过了25就算老啦。 第二次意识到老这件事儿,是发现一向聪明反应快的爸爸拿水杯时手抖,听我说话...
評分《学习做一个会变老的人》,作者是拉姆∙达斯。本书的英文名是《Still Here》。作者拉姆∙达斯中风后,写了关于“变老”、死亡等的思考。 对于中风,我一点也不陌生。大伯父中风后偏瘫多年,腿脚不便,摔了一跤后去世。 二伯父也因脑溢血中风偏瘫。老公的姥姥也因为中风,...
評分外公还在世的时候,每次出远门,都会仔仔细细地收拾自己的行李,穿上衬衣、戴上眼镜和领带,一副精神十足的模样。他和我说的最多的就是让我要好好读书,遇事要积极乐观。作为医生,他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对生活总是充满热情和好奇心,这样的他的确长久地影响着身边的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