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佛教哲學遭遇後/現代性如何在論述上予以迴應?
作者先考察東亞「批判佛教」與「場所佛教」的論爭、京都學派與新儒傢不同的佛學詮釋立場,然後繞道北美多元而活潑的洋格義佛學,在信仰詮釋學和懷疑詮釋學的張力間,同時交錯前進,讓佛教傳統內部所蘊蓄的多音性與異類性得以開顯,詮釋的愉悅與實踐的批判得以共存。
混閤著哲學、思想史、言談分析和詮釋學的進路,「空性與現代性」深入論述佛教哲學裡同一性形上學與苦難、它者與慾望、遊戲與介入,戰爭與現代性超剋等問題。
對於想和佛陀、龍樹、世親、西榖啟治、牟宗三、尼采、海德格、呂格爾、德希達一起在佛教思想國度裡冒險的人,本書將提供最佳的旅程導引。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區分“批判佛學”和“場所佛學”,前者能進入現代性命題。什麼姿態進入現代性非常關鍵。而且立論有比較視野(民國-當代/日本禪學-軍-國主義/北美-後現代),尤其“海德格爾-納粹”與“日本禪學-近代的超剋”命題的類比,很有意思。以前知道,“近代的超剋”是日本現代思想史的關鍵問題,沒想到佛學詮釋也是一支。作者的問題意識好,纔華很高,不過當時太靠近“後現代”熱,顯得有些籠統。
评分牛死瞭,作者貫通佛學與西哲,雖然隻是思想史的梳理,內容已足夠有啓發性。最後的幾章自齣機杼,援佛入哲,對睏在現代性與各種文化主體之間的社會科學有振聾發聵之效。
评分匯通的氣魄很大。但是中西的區分並沒有講齣來,感覺大多數是用詮釋學理論在敷衍,在問題上好像也沒有太大的推進。
评分牛死瞭,作者貫通佛學與西哲,雖然隻是思想史的梳理,內容已足夠有啓發性。最後的幾章自齣機杼,援佛入哲,對睏在現代性與各種文化主體之間的社會科學有振聾發聵之效。
评分區分“批判佛學”和“場所佛學”,前者能進入現代性命題。什麼姿態進入現代性非常關鍵。而且立論有比較視野(民國-當代/日本禪學-軍-國主義/北美-後現代),尤其“海德格爾-納粹”與“日本禪學-近代的超剋”命題的類比,很有意思。以前知道,“近代的超剋”是日本現代思想史的關鍵問題,沒想到佛學詮釋也是一支。作者的問題意識好,纔華很高,不過當時太靠近“後現代”熱,顯得有些籠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