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桑塔格(1933~2004年),她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芝加哥大学。1993年当选为美国文学艺术学院院士。她是当前美国声名卓著的“新知识分子”,和西蒙·波伏娃、汉娜·阿伦特被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2000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2001年获耶路撒冷国际文学奖,并获得2003年度德国图书大奖——德国书业和平奖。2004年12月28日病逝于纽约。
桑塔格的世故,使得此劇雖犀利批判社會歷史對女性的壓抑,卻並不悲情地以血淚控訴,也不曾天真地承諾烏托邦的解放。...心智與身形的拉鋸,是桑塔格對十九世紀女性知識份子的側寫,而愛麗思•詹姆斯的身體的敗壞,就像童話故事理的愛麗思總是發現自己的身體與世界格格不入一樣,不是太小便是太大。
有一种书是你读了,然后突然发现里面盘知错节的和自己本身混乱的思绪缠绕在了一起——所以害怕读下去——又无法控制不读。就在战战兢兢和中书放下来又看,看了又搁下,几次反复,最终还是读完了。本以为可以坐下来一鼓作气的盘点下感想——因为太多太杂,竟至于说不出话来。 这...
评分2小时读完,印象不深。 之后看了题记,才知道几出戏背后的隐喻(桑塔格招来了几位才女的魂,让她们和爱丽斯来了个“疯狂的茶会”)。 这是个关于拥有才华的女人,梦呓般对话的戏。思维跳跃。相当跳跃。她悲观,自闭。 印象深的有个对比,通过台词体现出来: 爱丽斯:你们不知...
评分“一个女人因不知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天才,自己的独创性,自己的进取心,最终成为一个废人,”病态的社会,绝望,莫名的失落,昏暗的房间,无底的深渊,千重万重的被褥,像是伊斯兰教徒给死人缠上一重又一重的白布,鸦片,萎靡的精神,哄人的护士。对死亡的向往,悲剧在于,知...
评分亲爱的杨不风: 一月不见,很想你!我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来向你叙述此刻的狂喜。不过在此之前,首先要向你致以歉意。最初我曾约定一篇谈论桑塔格那部剧作的短文,于是我找出了手头所有同桑塔格相关的书籍和文字来仔细阅读,但是在这一次和她的重逢中,我再度获得了无上的幸福...
评分穆肃戏剧笔记之: 有一天,爱丽斯照例在家里睡觉,后来了一个年轻夜贼,在他正在鬼鬼祟祟收拾房中细软之时,爱丽斯醒来,她没有惊恐,没有愤怒,她只是平静地告诉他:“拿上那个镜子”。 那个镜子在第二个抽屉里,那镜子是镀金的。在此之前,镜子是爱丽斯这个幽闭的姑娘映照...
没有读懂,许是第一遍的缘故,Alice在梦游仙境里的样子我无法入戏,导致这部剧里面不能不可以离开床的Alice让我觉得她无病呻吟的做作实在毁了Alice在wonderland里的模样,当然这里面有作者自己的考量,过段时间再看看吧,第一遍下来不是很喜欢,没读懂而不喜欢占的比重大。
评分没有读懂,许是第一遍的缘故,Alice在梦游仙境里的样子我无法入戏,导致这部剧里面不能不可以离开床的Alice让我觉得她无病呻吟的做作实在毁了Alice在wonderland里的模样,当然这里面有作者自己的考量,过段时间再看看吧,第一遍下来不是很喜欢,没读懂而不喜欢占的比重大。
评分其实更像是用剧本形式写作而成的小说。就现在来看,感觉有些失之刻意。
评分其实更像是用剧本形式写作而成的小说。就现在来看,感觉有些失之刻意。
评分其实更像是用剧本形式写作而成的小说。就现在来看,感觉有些失之刻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