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东流去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中国文学 当代文学 小说 文学 中国 茅盾文学奖 社会学 2011
发表于2025-02-18
黄河东流去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尽管是向意识形态表忠心的一部作品,但是在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这不算最差的。1985年第二届茅奖还颁给了《钟鼓楼》和《沉重的翅膀》。其他两部早在文学史叙述和文学史教育中被经典化,唯独这部在当时和现在皆遇冷,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评分《黄河东流去》如作者李准老师自己所说,是“难民小说”,是群像,无需褒贬(当然老师在行文间还是不可免俗地有少数褒贬和议论),那些各有优缺点、丰满形象的人物立在那里,自身就是一部历史,自身就替作者说了所有的话。 废寝忘食地读这本书的过程里,依稀记起小时候似乎是看过这电视剧的:徐大爷举着纸条跑来说“你们忘记带我写的地址了”的场景,王跑对天亮说“没衣服穿哪”、而他老婆说“是天亮吗?我可得看看孩子”的场景都还一一在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四圈,我对他的印象着实不少,就很疑惑地――一直以为这么光彩夺目的人物是《四世同堂》里的,天大的误会啊!
评分有助于了解那段历史
评分在你的视角不是我的视角
评分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家园,是人们心灵的港湾。当人民的土地和家园受到伤害,人民将何去何从?蒋介石炸毁了黄河花园口,河南人民受到了巨大的损害,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但是人民有着不怕困难、顽强奋斗的精神。李准的这本书就叙述了自己的家园和土地遭到创伤时,河南人民被迫离家在外地奋力谋生,最后又依靠自己的努力重返家乡、重建家园的故事,能够让人最真切的感受到饥饿的滋味和生存的重要性。
李准(1928~ )
河南洛阳人。蒙古族。读完初中一年级即辍学,从祖父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1943年春到洛阳一商店当学徒,利用工余时间,阅读屠格涅夫、狄更斯、巴尔扎克等外国作家的作品。随后,参加镇上的业余剧团,既接触了传统戏剧和曲艺,又熟悉城乡底层社会的各色人物。1948年洛阳解放后不久,到洛阳市干部文化学校任语文教师,同时开始写作。1953年,李准的第一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在《河南日报》上发表,因为尖锐地触及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课题,引起热烈反响。后又陆续发表《白杨树》、《孟广泰老头》、《雨》、《陈桥渡口》等短篇和中篇小说,描绘了50年代前期处于剧烈变革中的农村的社会风貌。1954年,李准开始从事专业创作,举家到荥阳县落户。写出了《农忙五月天》、《野姑娘》、《芦花放白的时候》、《信》、《两代人》、《清明雨》等作品。1960年发表短篇小说《李双双小传》,塑造了一个勇于向私有观念和习惯势力挑战的社会主义农村新人的形象,被认为是李准的代表作。小说由作家本人改编成电影《李双双》上映后,李双双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1969年再次到河南西华县屈庄落户,在那里生活4年,创作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于1985年获茅盾文学奖。
《黄河东流去》写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扒开了滔滔黄河,“以水代兵”想以此来抵挡日本侵略军。结果却淹没了河南、江苏、安徽三个省四十多个县,一千多万人遭灾,一百多万人丧生的空前巨大的浩劫。而受难的人极大部分是农民。
历史背景,蒋介石扒开了黄河口,本想以水代兵来抵挡日本侵略军,结果却造成了河南、江苏、安徽一千多万人遭灾,一百多万人丧生,本书主要描述了河南七户农民家庭从最初逃荒到最后回到故乡的经历。 二十世纪很多荒唐事情的发生,是有些人对中国历史的无知,对中国民俗的无知,对...
评分长篇是很多小故事凑成的,关键主人公不清,故事老套只要是旧社会的故事都离不开那些,没有创新的东西,得了矛盾文学并没有开辟出一片天地,可以让别人再去利用创作的东西。
评分长篇是很多小故事凑成的,关键主人公不清,故事老套只要是旧社会的故事都离不开那些,没有创新的东西,得了矛盾文学并没有开辟出一片天地,可以让别人再去利用创作的东西。
评分长篇是很多小故事凑成的,关键主人公不清,故事老套只要是旧社会的故事都离不开那些,没有创新的东西,得了矛盾文学并没有开辟出一片天地,可以让别人再去利用创作的东西。
评分本书于2017年9月读完,谢明语个人打分:80分 《黄河东流去》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为防止日本鬼子南下而扒开黄河,致使黄河水改道向南流向几十个县,最终导致1千多万人受灾,上百万人遇难的历史事件。 这也许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难民事件,上千万的难民从东向...
黄河东流去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