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蘇菲·卡爾,1953年10月9日生於巴黎。法國當代最重要的藝術傢之一,裝置和觀念藝術傢、攝影師、作傢、導演等。父親是一名腫瘤科醫生,也是一位藝術品收藏傢,與很多藝術傢來往密切。蘇菲從小耳濡目染,走上瞭藝術之路。
1979年,在結束瞭長達七年的環球旅行之後,蘇菲迴到齣生地巴黎。既缺乏明確的職業規劃,也沒有朋友,便決定在大街上跟蹤陌生的行人,似乎想通過他們的眼睛重新審視巴黎。她拍照,並記錄下行蹤。她隨意選瞭一名男子,跟著他一直去瞭威尼斯,於是有瞭作品《威尼斯跟蹤》。這一年,蘇菲還有一次突發靈感,連續八天的時間,隨機邀請瞭一批人,分彆在她的床上躺幾個小時。她給這些人拍照片,問一些問題,並以此為素材創作瞭《入睡者》(Les Dormeurs)。從此,蘇菲不斷突破藝術與生活的界限,一直緻力於探討公共空間和私人空間的關係,常以自身經曆為素材。她跟蹤過大街上陌生的行人,也雇用過私傢偵探跟蹤並偷拍自己。她特彆重視觀眾或讀者的參與,希望和他們一起進行創作。
2010年榮獲哈蘇基金會年度國際攝影奬(le prix Hasselblad)。
是作者的一段無疾而終的戀情。
以分手的那一天為界,從那一天之前92天寫起,
準確地說是以攝影圖片(都是真實的)來錶現,
一直到那一天之後99天。
在诚品书店里,被这本书的封面吸引。于是买下它。 但因为有包装在,看不到里面的内容。 于是读了这本计划外之书。 在浴室里,两个夜晚的泡澡,读完了这本书。 裸着身体,浸透在痛苦里。 自己的,别人的。 痛苦不外乎两种, 死亡,和消失的爱。 无论哪一种,都是从惯常的生活...
評分本书的设计不是说不好,但是附加的设计成为全书的了主体,严重影响和破坏了原有作品的诗意和想象空间,设计师成了作品的主宰,艺术家作品反而成为了配菜,这种主次颠倒本末倒置的做法,作为一位sophie的粉丝是不能接受的。这不是再创作,这是一种摧毁。
評分如果抛开苏菲·卡尔的其他作品,仅仅审视《痛》这本书,可以说这是一本带有岁月感的摄影文集。 说这本书有岁月感,是因为这是一本记录了1984年10月25日之后的92天加上99天的、苏菲·卡尔的感情感受。 说这本书是摄影文集,苏菲·卡尔用自己的作品和自己的话语或者记录的话语,...
評分在诚品书店里,被这本书的封面吸引。于是买下它。 但因为有包装在,看不到里面的内容。 于是读了这本计划外之书。 在浴室里,两个夜晚的泡澡,读完了这本书。 裸着身体,浸透在痛苦里。 自己的,别人的。 痛苦不外乎两种, 死亡,和消失的爱。 无论哪一种,都是从惯常的生活...
好!好!看!想把她所有的書都買迴來啃瞭!
评分對我影響最大的十分私人的書籍,裝幀設計非常棒
评分我是在1984年十月25號離開日本的,沒有想到這一天會是一段戀情結束的倒計時。。。
评分劇痛
评分對我影響最大的十分私人的書籍,裝幀設計非常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