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肯尼迪(1945-),英格兰人,曾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皇家历史学会会长。现为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重点研究和讲授当代战略和国际关系,是多所大学的客座研究员和客座教授。曾撰写和编辑过10本有关海军史、帝国主义、英德关系、战略和外交等方面的著作。
中国人素来有天下主义的抱负,他并不孜孜于追求中国的世界领导地位,也不反对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但是,当今这个世界上还是现实主义者多过理想主义者。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足于现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如果他们有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在这种情况下,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就要准备好有朝一日担当“最后的大国”的历史责任。
如果中国有机会在21世纪成为最后的大国,那就不仅仅是一种“崛起”,而且是一种“复兴”。中国与英国和美国不同,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曾经有过多次的沉沦与复兴。中国最近的一次沉沦不过是19世纪的事。中国最近一轮的复兴,也不是21世纪才提上议事日程,而是过去一个世纪艰苦卓绝努力的延续。
1、欧洲地理的多样性造就了其多元化的政治主体。竞争性的政治体和市民社会结构长期来说优于中央集权停滞的东亚和伊斯兰模式。 2、领导地位的大国必须拥有以下几个优势: 1)具备良好的地理优势,没有多面交战的风险(美国、英国、俄国) 2)自身具备核心的战略资源,无...
评分这本书第一次读的时候觉得很好。可是再读之后,觉得它虽然堆积了很多的细节,但在思想的深度上却似乎有所欠缺,尽管读起来由于涵盖了那么长一段历史,让人觉得很长知识。 作者的中心思想是大国军事实力的强弱以及相对实力最终是由经济力量决定的,大国争霸战争中谁能最后胜出...
评分 评分国家谋求霸权的行动将引起他国的恐慌,唯有实现均势之后他们才会感到安全,但追求这种均势只能意味着军备竞赛、结盟、战争等。 单极世界是另一种均衡状态,由于大国的地位无人撼动,因此大国自身有安全感,并且有能力维持秩序,弱国由于可以最终诉诸某个权威, 对自身的安全...
视角还是很不错的。
评分保罗肯尼迪在八十年代中期,撰写了这样一部国际关系的著作,内容是以大国兴衰为线索。第一次读是在十五年前了,印象中提到大国为了维持自身的霸权,会在经济衰落的时候,会强化自身的军事霸权,这反而会加速大国的衰败。今天再次读这部书,我想这部书应该与甲骨文丛书对读,也许历史细节反而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启迪。应该说,本书中提到的所有大国崛起,甲骨文丛书都已经出版了,从西班牙帝国的崛起,到大英帝国的崛起、哈布斯堡帝国、以及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本书最后一部分,是保罗肯尼迪对二十一世纪的展望,对于中国、日本、欧洲、苏联和美国的展望。在展望之中,对于中国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大体还是正确的。对于英国和美国的预测,也大体准确。对于苏联可能还是没有预测到帝国很快的垮台。值得一读。
评分非常棒的作品,犀利简洁而且幽默,解决了我很多困惑!
评分随便翻了一遍
评分我读的是德文版,非常经典非常深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