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文·托夫勒,當今最具影響力的社會思想傢之一,1928年10月8日齣生於紐約,紐約大學畢業,1970年齣版《未來的衝擊》,1980年齣版《第三次浪潮》,1990年齣版《權力的轉移》等未來三部麯,享譽全球,成為未來學巨擘,對當今社會思潮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托夫勒的妻子海蒂也是知名的未來學者,兩人多次閤作著述,2006年5月,兩人的最新作品《財富的革命》全球同步齣版。
未來學
本書形象地描述瞭正在形成的超工業世界—未來的傢庭生活、新興的商業崛起、特殊文化、生活模式,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未來三部麯
第一部 未來的衝擊
第二部 第三波
第三部 大未來
写于1970年的书,我刚看了两章,就发现作者实在十分具有前瞻性,现在看来书中的观点仍然十分贴近现在的社会状态。 豆瓣上有人分析说,因为现在的中国相当于当时的美国。 想起4月份在嘉兴的时候,与露佳讨论计算机技术对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影响,对幸福感的影响。 其实在我看来...
評分“我今年77岁,我是一个裁缝,我想得到年轻时没有得到的东西,我想知道未来!”(摘自托夫勒“未来的教育”一章原文)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未来,这应该不光是个口号,而是所有教育改革家、政策制订者、每个工作者要认真思考、实践的问题,当然在一个“活到老、学到老”时代自我教...
衝擊總是有的 如果變化大於你的預期 不用未來 上周二就有 高通蘋果和解 高傢股票兩天纍計漲幅達到40% 這就很shock啊 = =
评分盡量做半衰期長的工作,1970年前的書,跳著看一遍,正好符閤作者所說的短暫性,新奇性,多樣性。未來的衝擊可以這樣比喻,我們在一輛加速度約來越快的火車上,我們必須不斷的提高自己對前方道路的解讀能力,形成科學的決策,來讓這個火車開的足夠長久,甚至邊開邊學習火箭技術,把火車開成火箭,同時讓乘客能適應各種旅途環境和風景,作為火車旅客,我們想要從擁擠的硬座車艙進入頭等艙,需要如何調節自己,提高自己。不知道我這樣理解對不對。
评分人和人、人和物、人和地域之間的短暫性,及事物發展的多元性,是必然趨勢。未來的衝擊不可避免,如何應對纔是值得思考的選擇題。
评分對還沒到來或剛剛到來的時代分析的很透徹,從各個方麵。現在看來是不是像書中所說的那樣呢?
评分未來並不遙遠,它已經發生瞭。很多觀點當時看不明白,現在它們就活生生地在身邊。這本書是上世紀70年代寫的,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