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堅持追縱新聞真相的張翠容從未停歇過採訪的腳步。
2006年的傾力新作《中東現場》,即是她多次深入向來有“火藥庫”之稱的中東地區,透過與當地百姓對話、實際訪談生活於現場的具影響力的民運組織領導人,抽絲剝繭地從歷史、宗教、文化、地理等因素,一一剖析埃及、以色列、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巴勒斯坦、阿拉伯等國相互衝突,彼此糾葛的來龍去脈。
一開始,她在《中東現場》前言,便對「恐怖主義」該如何界定提出質疑,並且呼籲世人能更客觀持平地去省思中東地區的問題,而非跟著西方社會的聲音起舞。
緊接著,她將焦距轉至埃及,從社會、政治生態探討穆斯林兄弟會如何在埃及興起,以及與親西方的世俗民族主義者如何拉扯對峙:一個是世俗民族主義者,主張政教分離,推行現代化政策;另一個是基本教義派,主張伊斯蘭神權政治,堅持一切以伊斯蘭為本的復古政策。兩方各據立場,互不妥協。
豈料,埃及擺脫了殖民,卻在世俗主義與伊斯蘭主義之間展開一場大鬥爭,不知不覺提供了英、美勢力介入的空間。
介乎以色列與敘利亞之間的黎巴嫩,處境更是尷尬,不論是地理位置或政治氛圍。作者先把鏡頭調至貝魯特:「站在貝魯特市中心,我似乎仍然看到內戰時期那一條『綠線』,這條綠線把貝魯特分成東西兩邊,基督徒聚居的東貝魯特和穆斯林聚居的西貝魯特。兩邊居民實際往來不多,從有形的綠線到無形的綠線,就好像柏林圍牆,倒下了,但心牆卻豎起……」這樣的景象活脫是黎巴嫩政治縮影,其宗教派系複雜,政治體制也形同多派系,大家各懷鬼胎……
置身紛爭不斷、政治利益糾葛難解的烽火線上,張翠容試圖透過庶民百姓的生活,他們的觀感,忠實地反映出埃及、以色列、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等阿拉伯世界,多少年來恩怨情愁。
張翠容
香港資深新聞工作者,八十年代在英國完成高中及大學教育,返港後進入香港中文大學進修社會學碩士,一九八六年畢業。
一九八九年移居加拿大,九一年赴紐約遊學,採訪當地社區和中美關係新聞。再度回到香港後,正式加入香港新聞行業,負責採訪政治新聞。其後分別為英國BBC World Service等多家國際新聞機構報導亞洲地區及國際性事務。亦曾擔任法國「無國界記者組織」的通訊員。
2002年,她的處女作《行過烽火大地》一發表,其無國界的戰地女記者身分與遊走邊緣國度的經歷,即受到港台兩地極大的矚目。
2005年推出第二本書《大地旅人》,作者對其行腳國度、國際情勢的所見所感,文字更具世界觀,人文情懷更濃厚。
多年來,堅持追縱新聞真相的張翠容從未停歇採訪的腳步。2006年的傾力新作《踏上中東烽火線》,即是她多次深入向來有“火藥庫”之稱的中東地區,透過與當地百姓對話、實際訪談生活於現場的具影響力的民運組織領導人,抽絲剝繭地從歷史、宗教、文化、地理等因素,一一剖析埃及、以色列、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伊朗、阿拉伯等國相互衝突糾葛的來龍去脈。
这本书还是带给我很多震撼的。以前对中东,对伊斯兰和以色列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有限的课本知识和国内新闻上。读罢,发现自己汲取的认识带有很多的偏见,或者说,有很多的真相和事实并没有被我所了解。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了美国是如何介入和“扰乱”中东地区秩序和和平的。了...
评分 评分從來都搞不清楚中東地區的國家、種族、宗教的關係, 但《中東現場》一書稍稍為我在重重迷霧中提供尚算清晰的指引。 雖然理解程度未還至於學者般深入,起碼不致迷路吧。 十分羨慕張翠容能有如此經歷,探訪多個國家,鑽入最深入的地方,為讀者送上真相。
评分转载自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79122 寄来一本奇书《中东现场》。粗略翻了一下,见识不会超过背包客,比背包客写的游记多了许多口水,口水有毒,毒如蛇蝎,明的满足读者猎奇之心,暗地里灌输邪说。 作者问道,伊拉克混乱的现状,到底是萨达姆造成的呢?还是美...
评分作为一名女性,作者亲历中东现场,无论是让我们在传统报道中心惊的恐怖分子聚集地--加沙,亦是巴勒斯坦难民营,还是想像中的黑布缠头、大胡子的真主党党徒等等,除了喜欢的独闯中东的唐老鸭外,张翠容则是另一位让人佩服的写作者,而且还是让男儿脸红的写作者。像卡帕说的:如...
日本人是美伊战争最多的人肉盾牌
评分一直不曾發生 直至它被描述
评分對於何為記者的中立尚無解釋,只作為知識類圖書
评分对和平的渴望不分国界,世界欠他们太多理解
评分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这使文章多了一点激情泛滥的味道,但是不失为一本中东的入门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