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萊爾(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
1821齣生於巴黎,父親是一位具有啟濛運動思想的畫傢。他受父親的薰陶和影響,從小就酷愛藝術。在他6歲時,父親病逝,母親又改嫁,幼小的心靈,從此濛上瞭一層陰鬱的色彩,產生瞭「永遠孤獨的命運感」。
17、18歲時,他經常在拉丁區的詩人畫傢中作客,變成一個極端的浪漫派。後來,他到印度去旅行,在旅途中,外界景物豐富瞭他內心的感受。我們不難在他作品中讀到許多描寫海洋、陽光和異國情調的內容。迴到巴黎後,波德萊爾索取瞭父親的遺產。他母親看到他揮金如土,就為他找瞭一位法律顧問,限定瞭每月的花費。從此,波德萊爾便一直過著艱苦的日子,而生活的艱苦卻促使他拼命地寫作。
起初,波德萊爾撰寫藝術批評,以犀利的筆鋒闡明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思想觀點,又以優美的風格創作瞭不少齣色的散文。1848年二月革命時期,他創辦報紙,發錶瞭許多激烈的文章。後來,他接觸到美國作傢愛倫‧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的作品。這兩位詩人在思想上、經歷上和纔智上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在以後的10年中,波德萊爾不斷地翻譯齣版愛倫‧坡的短篇小說。愛倫‧坡豐富怪誕的想像以及冷靜準確的分析使波德萊爾受到瞭很大啟發,使他脫離瞭當時浪漫主義詩歌的個人情感與憂愁苦悶的泥潭,並且發揮瞭想像力在詩歌中的重要作用。1865年,波德萊爾旅行病倒於布魯塞爾旅次。1867年,他在巴黎逝世。享年隻有46歲。
波德萊爾的《巴黎的憂鬱》(Le Spleen de paris)又名《小散文詩》(Petits Poemes en Prose),是一本被沙特譽為「捕捉現代城市生活之美」的遺世奇書。
幾乎與《惡之花》(Les Fleurs du Mal)齣版的同時,波德萊爾開始在各種雜誌上陸續發錶一些散文。按照詩人的本意,想寫的是「一種詩意的散文,沒有節奏和音符的音樂」。這些散文日後以《巴黎的憂鬱》為名齣版,共五十篇。他在作品中絕妙地運用瞭象徵主義的手法,具體而微地描寫城市中的眾生相如〈暮色〉、〈孤獨〉、〈人群〉、〈寡婦〉、〈賣藝老人〉和〈在淩晨一點〉等,透過其看似怪誕的抒寫,令人更深刻瞭解城市生活的內涵和城市人的內在心靈世界。
波德萊爾寫道:「這還是《惡之花》,但更自由、細膩、辛辣。」後世普遍公認,這些簡短的散文詩比《惡之花》更寬容、溫和。其中所淡淡流露的,更多的是詩人對美好世界的嚮往,以及對現實世界無可奈何的情感。
本書早已被奉為二十世紀文學經典之作。生活書店曾於1935年齣版中譯本,並配有五十幅精美插圖。此次以亞丁先生1981年中譯本為文字內容,以生活書店舊版插圖配之,重新編輯齣版,可謂搭配得宜,允為經典佳本。
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的扬名大作当然是《恶之花》,这部极端浪漫主义的诗集被某些人认作是伤风败俗和亵渎神明的,却得到正流放的雨果的垂青.几乎与此同时,波德莱尔开始陆续发表一些散文,自称是"诗意的散文,没有节奏和韵脚的音乐". "这还是《恶之花》,只是更...
評分波德莱尔与福楼拜同年出生,生活的时代是浪漫主义最辉煌的时代,与所有在巴黎的名人相映成趣的,是他的独立特行,这本书让“成为第一个把散文诗当作一种独立的形式并使之趋于完善的人” 我是散文诗的爱好者,纪伯伦和泰戈尔的散文诗,少女时代几乎是随身携带,甚至不管书...
評分 評分在欧美各国,波德莱尔被推崇为法国文学史最重要的诗人,尤其是自20世纪以来,波德莱尔受到了各国文学界和学术界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几乎成了“现代所有国家中诗人的楷模”(T.S.艾略特语)。 波德莱尔全名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1821年生于巴黎,六岁丧父,母亲不久改嫁,波德...
評分波德莱尔的作品我看过两部,《恶之花》和《巴黎的忧郁》。《恶之花》我看得没什么感觉,主要是看不懂。外国诗歌很多我都无法理解,无论是手法、意象、语言、感情我都很难进入诗歌,所以理解起来非常艰难。而相较《恶之花》,这部《巴黎的忧郁》看起来就顺畅的多了。 《巴...
太辛辣,太浪漫。
评分無敵喜歡的散文集啊!最喜歡的有:狗和香水瓶,頭髮中的世界,孤獨,畫傢的慾望,月亮的善舉,鏡子,種馬。然後發現波特萊爾和艾倫波竟然是好朋友!哇!哇!哇!
评分終於被我找到 且中文初版為1967 細膩的文筆反應社會人性 不僅僅是對當時巴黎社會的疑慮質疑, 甚至也能反應現代人之間複雜的感情 是真理還是不變的reality 喜歡他的極端
评分太辛辣,太浪漫。
评分太辛辣,太浪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