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米勒(1891-1980)生于纽约布鲁克林,他年轻时从事过许多不同的工作,在第二个夫人(一生共5个)琼的鼓励下开始写作。1930年迁居巴黎,以后的10年里,他同一些穷困潦倒的侨民和放荡不羁的巴黎人混在一起,获得了丰富的写作素材。1934年在巴黎出版了《北回归线》,五年后又出版了《南回归线》。这两本书大胆直露的语言和性描写给欧洲文学先锋派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在法国以外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遭到查禁。1940年米勒回到美国,住在加州的大瑟尔。在那里他创作了“殉色三部曲”-《性爱之旅》、《情欲之网》和《春梦之结》,但由于被当作专写“下流作品”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不能在美国出版。1961年经过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诉讼,《北回归线》终于在美国出版,米勒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被60年代反主流文化誉为自由和性革命的先知。随后他的其他作品陆续解除了禁令,米勒的作品终于得到他的祖国的承认。
《南回归线》发表于1939年,是亨利·米勒最初在法国发表的自传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
三部作品的书名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又分别叫做“夏至线”和“冬至线”,在“夏至”和“冬至”之间,是“黑色的春天”。
《南回归线》虽然在亨利·米勒第一个自传三部曲中是最晚发表的,但它却被人称为包括《殉色三部曲》在内的亨利·米勒六卷自传式罗曼史的第一部。
因为它主要叙述和描写了亨利·米勒早年在纽约的生活经历,以及与此有关的种种感想、联想、遐想与幻想。
亨利·米勒想亲眼看着美国被彻底摧毁,他认为美国只是让人活着,而不阻止让人做自己,去思考(当时的社会状况),米勒在全书的始末都贯穿着讨论关于“活着”这一主题,什么才是活着?在米勒看来没有思想地活着,那不叫活着,只是一具行尸走肉。人必须要有思想,必须要有为践行...
评分亨利米勒的意义或许并不在于他向读者描绘了一幅多么混噩的现代社会的影象,抛开社会批判性不谈,在我看来,他的意义是最大程度地展示了个体的矛盾性,他信仰抽象的爱与恨,却同样迷恋具体的物质与身体,他被自己的责任感和同情心折磨得神经错乱、自相矛盾,眼中一片开阔与...
评分每天早晨,我们睁开眼睛,面对的是一个性教育扭曲的社会,一个封建“入骨”,却又叛逆“开花”的社会。一个刹那间从病态禁欲跳入“自由解放”的社会。 孩子们的家庭性教育基本缺失,学校性教育因为性知识不在考试大纲内而被生物老师们无情的省略了,这就造成了中国的“性神秘”...
评分一本肮脏又精致的圣经。 比起米勒,冯内古特只是黑色幽默段子手,巴勒斯只是擅长场景描写,更多反叛风格的作品总是败于幼稚和凌乱,像那个什么搏击俱乐部。 还可以想到图尼埃尔和博尔赫斯,一个沿着神话仪式,一个沿着书与历史,一个沿着性和婊子,同样是技艺的精湛,同样是人...
评分写亨利米勒已是很久前的打算,这些想法搁置了半年,我疲于压榨它们,因为实在费尽气力。 尽管那时我没有写下一个字,尽管有关米勒文字本身的印象日趋淡薄,但就如米勒毫不怀疑自己任何时候都会过得快活,我打心眼儿里知道,有天我会拿起笔,这些佳酿会像绸缎一样倾满纸张...
在旧书店买的 才5块
评分去年这个时候读的 现在再去评论 应该是觉不出他的好了
评分议论文小说。
评分本以为是黄书,其实很纯情,也许是译者水平有限,也许是当时尚年轻,很多地方理解无能。
评分乱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