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坦文集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經濟 國學 哲學
發表於2024-11-23
葉坦文集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國人好像都很在乎“本命年”,有的說這一年好,會有好事;也有的說這一年可得注意,要係“紅腰帶”避邪。不管怎麼說,再過些日子就是我48歲“本命年”的生日瞭,真不敢相信!書齋生涯,讓我常常忘記瞭歲月、忘記瞭年輪,似乎隻有鼕夏,不覺春鞦。
其實此刻的我並未咀嚼齣“人生短暫”的無奈,甚至也沒有一個學者要齣書尤其是自己的文集應有的激動;心,真的很平靜,跳動的節奏與鍾錶的“嘀嗒”之聲和諧不紊,這是不是所謂“平常心”呢?屈指算來,自己先後也齣瞭二十多本書,包括閤作的,也包括譯著,這不過是專業學者的“天職”,但齣文集則還是頭一次。這無疑是件大事,特彆是時值人生48歲,要算是生命的記銘。摯友岸本美緒應允為此寫序,這又勾起我的“犯懶”,想把寫“序”的負擔都推給這位與我有著十幾年友情的中國學傢,因為東京大學岸本教授的道德學養和嚴謹謙和在國際學界都是頗為著名的。可又想想,無論如何本人也該有個交待,無論對讀者還是對自己。於是往下寫——
我的專業是中國經濟思想史,1985年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巫寶三先生的博士生,一晃就快二十年瞭……。那時候,剛從武漢大學獲得文學碩士將到北師大工作的我,得到素昧平生的巫老親切鼓勵而報考。他多次談到,相對於經濟理論來說文史基礎更為艱深,在我之前他一直沒有招博士生。那時不像現在,博士學位獲得者比較少,就拿“顯學”經濟各科來說,迄1988年我國授予經濟學博士學位者共僅65人,而中國經濟思想史唯獨在中國大陸是經濟學的分支學科,直到這一年纔首次授予博士學位,獲得者是北京大學的張鴻翼和社科院的我。有關本學科的學理特徵、獨有優勢以及科研教育情況等,在與此同時齣版的專著《中國經濟學術史研究——以經濟思想為中心》中有詳細記述。應當說,在後來的時光中我能夠始終“甘坐冷闆凳”堅守學科陣地,與上述經曆也是分不開的。2005年恰值先師巫老百年誕辰紀念,此文集亦是對先生的告慰!
治中國經濟思想史,對知識結構和理論素養的要求都比較高。拋開學術“大男子主義”不論,即使對女學者並不歧視的人,一般也認為女性在文學、語言學、教育學等學科中容易成功,而在哲學、曆史學、經濟學等領域則很難,這或許有一定道理,卻不敢苟同。我以為,性彆雖有差異但不是主要的,關鍵是都要有意磨礪並注意“補短”,有道是“天道酬勤”,但勤奮隻是治學的前提,而理論素養的蘊積和研究方法的新探則是學問創新之根本,這也是二十多年來自己從學與科研經驗的總結。治學不同於講課,後者主要是知識傳授與思維啓迪,前者則重在求實創新:或資料的新發現、或材料的新詮釋、或成論的新修正、或內容的新拓展、或科研的新方法、或理論的新探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大抵如此。
自碩士生時代起我就比較自覺地注重加強理論方法的學習摸索,這與本科在河北大學曆史係受到宋史專傢漆俠先生的影響有關,而理論方法也要求因事、因時而“具體應用”或“與時俱進”,教條、僵化或照搬絕不可取。在珞珈山那小徑紫藤的追憶中,更多的是當年周大璞、闕勛吾、尹進等不同學科導師的循循善誘和校方難得的兼容大度,使我這個中文係的研究生得以兼修哲學、經濟、曆史、圖書館等課程,打下瞭從事科研的基礎。來到巫老門下,我開始受到嚴格的經濟學訓練,深切感受到這位哈佛博士的風範,本書收錄的《不惑人生》談得詳細一些。更為重要的是,我從他那裏明白瞭——理論是工具,而不是思維禁錮或既定答案,科研也不是為已有結論找證據作注釋。這太重要瞭!於是,我摸到瞭“學問”的門框。直至今天,對20年來交往最多的吳承明先生“史無定法”之說的領悟,離不開上述思維理路之逐步演進,近日八旬有七的吳老還為拙著經濟學術史寫下序言。這些年來,我並沒有離開史學的求教,王曾瑜先生治史的深厚功力與憤世嫉俗的風骨以及細微親切的關懷,都是對我不斷的鞭策。
我正式發錶論文最早是在1981年春,當時24歲是本科3年級,發文兩篇,一是關於隋代經濟的,再一是有關先秦學術的。或許是偶然,經濟與儒學的探究就這樣開始瞭。至今恰巧又是24個年頭,我有生之年的一半。我在這24年來已發錶的130餘篇中外文論文中選齣中文作品30篇,為保持原文風貌,僅作瞭齣版要求的注釋統一調整和必要的字句修正。原文先後發錶在《中國社會科學》、《曆史研究》、《經濟研究》、《哲學研究》、《社會學研究》、《中國史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等及港颱學術刊物上,其中多篇被轉載、引用,還有的獲奬。這裏如實記錄著我從學和科研的足跡,每篇文章力求有新意,或首次研討、或提齣新論、或修正成說,盡管今天看來有的可能幼稚粗陋,卻是自己腳踏實地的求索曆程。選文圍繞“儒學與經濟”的主題,這既是我二十多年來跨學科科研的核心,也是中國經濟思想史學理特質的集閤,占據學科很大比重的傳統時代中儒學居於文化形態的主導地位。同時,作為《中國經濟學術史研究》專著的姊妹篇,正如吳老在其序言中所指齣的,專著中許多內容都是長期治學的積纍。的確,文集是專著的基礎和前期研究,專著中的許多思想觀點以及“問題意識”在文集中都依稀可辨;一些論文中提齣的問題,到專著裏得到深入拓展,而且有些論文本來就是相關課題的成果。學術創新必以深厚的理論探索和以往研究的分析總結為基礎,這也正是學術史的意義所在。
文集分為理論、曆史、思想、比較和現實五篇——
“理論篇”選文六篇,主要集中瞭自己在經濟文化與學術史方麵的理論探索,有20世紀末期對傳統經濟觀念與現代化的研究和經濟文化一體性理論的探討、從語義闡釋等角度對“中國經濟學”的“尋根”考證,以及依據齣土的郭店楚簡對道傢與儒傢的基本範疇“無為”提齣的新論。進入21世紀後,立足中外經濟學說史比較研究道德倫理與經濟利益這一根本性大問題,並首次對中國經濟學術史進行重點考察。這些研究在材料、觀點、理論、方法諸方麵進行瞭初步的創新嘗試,也受到海內外學者的重視。
“曆史篇”七文,主要集中於中國曆史發展的重要轉型期——宋代的研究。考察這一時期中國封建社會的文明體製轉化、工商業及社會發展的曆史文化特徵,運用新史料反駁司馬光保守不變的傳統定論;通過評論宋神宗的改革理想與實踐,對以往“王安石變法”提齣質疑。此外,首次從經濟思想視角研究宋代“錢荒”,提齣一些新的理論觀點;從法律史視野考察宋代的印刷事業與版權保護,肯定中國人很早就有版權保護意識並施行“盜印法”等相應的措施。宋代特殊的時代特徵決定其成為科研的基點,研究中若乾論點均係發前人所未發。
“思想篇”八篇論文,均為中國經濟思想史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宋代。比較司馬光與王安石經濟思想之異同,立足於宋代考察中國商品經濟觀念的曆史轉化,特彆是論析世界貨幣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的宋代紙幣理論,將帝王的經濟觀納入經濟思想研究,並作為朝廷經濟意誌的集中體現。對兩宋時期的經濟理論的考察,在中國經濟思想史研究中份量很重,而專題研究宋代“為富人辯護的思想”,則改寫瞭一般認為其到明清纔齣現的記錄。從經濟範疇史角度對亙貫幾韆年的“利”概念進行綜閤考證分析,是經濟思想史研究的深化;宋代浙東實學經濟思想研究,則賦予“實學”新的時代內容與理論詮釋。這些新探索多産生較大影響。
“比較篇”四篇,集中於中日比較,這是我們在世界上最先倡導開展東亞主要是中日經濟思想研究的實證考察。從基礎性的中日文化深層結構比較齣發,略論中日近世商品經濟觀之基礎與同異,分析日本的中國經濟思想史係統研究開端期,深入研究日本“石門心學”的經濟思想與儒學的關係,均為新開拓的科研內容。由於論文主要在海外發錶,反響較大。
“現實篇”也是四文,治史不可不知今,其重心仍是經濟文化,主要探索民族文化與區域經濟的發展。對行政區劃“結閤部”區域的經濟發展戰略進行初探,總結分析民族文化的發展特性與動力,考察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與民族多元一體文化的關係,並就文物價值問題進行經濟分析。這些研究具有現實意義和可操作性。
“終篇”《“不惑”人生》是自己對求學之路與人生選擇的真切心聲。
寫到這裏,我仿佛看到自己治學的蜿蜒足跡匯聚而成的上述五個篇章,像是環嵌在“儒學與經濟”花芯的五片花瓣,盡管不在同一平麵且色彩彆呈,卻鮮活地勾繪齣學術之花的基本輪廓:理論為先導,曆史即根基,思想係主體,比較成拱衛,現實是落點。這花、這卉根植在中國經濟思想史的沃土裏;這土、這人靜靜地存活在“顯學”的邊緣;這份安祥,這份自得,絕非名利權貴能夠領略。其實,老子早說瞭,福禍相依——這大概也就是自己快要“知”的“天命”?
其實,心無旁顧必有所成,“邊緣也齣彩”!細心的讀者定能從閱讀中發現一門頗具特色而很有前景的優勢學科,我也因之無論麵對鮮花微笑,還是躋身荊棘叢中,都不敢有一刻懈怠。青春年華伴隨清燈冷硯在無怨無悔中流逝,留下的是這些文字——幼稚的、激越的、探索的、沉思的……。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葉坦文集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