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狄克森•卡尔(1906-1977)
史上最伟大的推理小说作家之一,举世公认的“密室推理之王”。其小说素以公平著称,线索隐蔽,解答惊人,具有超乎寻常的逻辑性、趣味性。他一生共设计了超过五十种密室,几乎每个都是构思精巧、无以复加;又兼其小说一贯具有的浓郁哥特风格,以及其谋篇布局的架构能力之强,自会让读者大呼过瘾,竞相传读。读推理,岂能不读密室;读密室,岂能不读卡尔!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兴盛的古典解谜小说黄金时代,是很多推理爱好者心目中最向往的年代。那是个所谓的“Golden Age”。这当然并不仅仅是因为约翰•狄克森•卡尔、阿加莎•克里斯蒂,又或埃勒里•奎因等寥寥几位作家的创作高峰期都在这个年代,更是因为一批颇有创意...
评分看多了阿姨的书,觉得好像推理小说就这样了 不过似乎现在又有些希望了,故事其实挺简单,我也猜到了谁是凶手,做的铺垫挺多,就是如何制造不可能犯罪,还是最后看完才知道 也许就是看这类书的最大乐趣吧
评分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兴盛的古典解谜小说黄金时代,是很多推理爱好者心目中最向往的年代。那是个所谓的“Golden Age”。这当然并不仅仅是因为约翰•狄克森•卡尔、阿加莎•克里斯蒂,又或埃勒里•奎因等寥寥几位作家的创作高峰期都在这个年代,更是因为一批颇有创意...
评分这个故事写于1944年,也就是2战接近尾声的时候。故事起源就是1940年劳森开玩笑般的写信给卡尔,约定两人各写一个胶带密室。卡尔接受这个建议并于1944年写成了这本《爬虫馆杀人事件》,而劳森晚了4年,1948年才写好《来自另一个世界》。如果说劳森的《来自另...
评分<爬虫馆>一天就看完了,太好看了。 后期作品, 文笔简洁老练生动, 尤其加入不少搞笑情节和对话, 非常有趣. 诡计解答也很合理. 一部很好看的小说. 评价: 五星.
胶带密室,水准之作
评分密室圣经No.607.看这部作品仿佛是在看一部暑期爆米花好莱坞大片,要说好看也确实好看,但模式化的痕迹非常重,人物刻画脸谱化.很多人看这本都说提前看穿了手法,我没猜到手法,倒是把动机琢磨的几乎100%正确从而推导出了真凶身份,看了这么多本卡尔了,已经非常习惯于他隐藏线索的套路,而在此书中这个线索非常明显如果没人察觉我反而会觉得奇怪.说实话,我已经有些厌倦每当关键时刻卡尔常用的那些拖延时间或转移视线等等那些桥段了,而在这本中这些问题都被放大呈现出来.尽管如此,冲着那个少见的胶带密室,还是推荐阅读
评分密室圣经No.607.看这部作品仿佛是在看一部暑期爆米花好莱坞大片,要说好看也确实好看,但模式化的痕迹非常重,人物刻画脸谱化.很多人看这本都说提前看穿了手法,我没猜到手法,倒是把动机琢磨的几乎100%正确从而推导出了真凶身份,看了这么多本卡尔了,已经非常习惯于他隐藏线索的套路,而在此书中这个线索非常明显如果没人察觉我反而会觉得奇怪.说实话,我已经有些厌倦每当关键时刻卡尔常用的那些拖延时间或转移视线等等那些桥段了,而在这本中这些问题都被放大呈现出来.尽管如此,冲着那个少见的胶带密室,还是推荐阅读
评分胶带密室,水准之作
评分密室圣经No.607.看这部作品仿佛是在看一部暑期爆米花好莱坞大片,要说好看也确实好看,但模式化的痕迹非常重,人物刻画脸谱化.很多人看这本都说提前看穿了手法,我没猜到手法,倒是把动机琢磨的几乎100%正确从而推导出了真凶身份,看了这么多本卡尔了,已经非常习惯于他隐藏线索的套路,而在此书中这个线索非常明显如果没人察觉我反而会觉得奇怪.说实话,我已经有些厌倦每当关键时刻卡尔常用的那些拖延时间或转移视线等等那些桥段了,而在这本中这些问题都被放大呈现出来.尽管如此,冲着那个少见的胶带密室,还是推荐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