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3月17日出生的西格弗里德·伦茨在法西斯统治下度过童年时代,1943年中学毕业后应征入伍,纳粹军队溃败时逃往丹麦。战后,他入海德堡大学攻读英国文学、德国文学和哲学。1951年起成为职业作家,定居在汉堡。
伦茨主要作品有小说《空中之鹰》、《与影子的决斗》、《激流中的人》、《面包和运动》、《灯船》、《满城风雨》等。他的作品被翻译成22种文字,获得多种奖项。
伦茨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伯尔和格拉斯齐名,他们被公认为当代德语文学三大家。《德语课》在1968年出版,这部对过去战争反思并昭示出德意志民族进行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的小说使伦茨一举成名,成为战后德国享有世界声誉的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少年教养犯西吉·耶普森被关进单人囚室,罚写作文《尽职的快乐》。他回忆自己那个在北德乡村当警察的父亲如何恪守职责,一丝不苟地执行纳粹当局的命令,监视当地的一位画家,不让他作画,还没收他的作品。而富有正义感的画家原是警察一家的老朋友,还曾经救过警察的命。小西吉出于同情,帮画家藏过画。战后,冥顽不化的乡村警察还继续搜寻并烧毁画家的藏画,西吉为此得了恐惧症。他生怕画作被毁,继续偷藏画家的画,被发现后当作少年犯送进劳动教养所…… 作品取材于德国著名画家埃米尔,汉森在纳粹统治时期被禁止作画这一真实事件。小说以传统的叙述手法,剖析和批判了长期被作为“德意志品质 ”来宣扬的“忠于职守”的思想,激发人们对被纳粹践踏的公民义务进行反思,这不仅在当代德国文学史上有里程碑的意义,同时由于其所含的哲理具全球性,值得世人三思。
我最喜欢看书,书中的小说,小说中的外国文学,而外国文学看的最多的是英美文学,德国文学很少涉猎。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大学的时候看过一本德国小说,晦涩难懂,看完了也不知其所以然,有一种看莫言小说的感觉——我不是对他有意见,只是不喜欢这样的文学,浅白沉重、...
评分这是我第四次翻开这本书,却是我第一次将其读完。前三次貌似都没有读完第一章,就草草合上书页,将其束之高阁。这次,我又决定将其拿出。我知道这不是一本好读的书,所以我把它看作是一个分界点,如果我能耐着性子把这本书啃了,说明我可以去品读一些更加晦涩难懂的书籍...
评分 评分刚看完《德语课》,两个月断断续续的阅读,没有三分钟热度,而脑海中那幅图画却愈发清晰——弗里斯兰人在挖泥炭,和希尔克捡海鸥蛋、贝壳,易北河缓缓流向远方,浓雾中的汽笛声传入禁闭室...... 像那河水一样 整本书表面上都是和缓平顺的,没有什么摘藻雕章,没有什么诘屈聱牙...
评分掩上了《德语课》的最后一页,小说是读完了,但层层的思绪不断袭来始终无法平静。 《德语课》,作为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伯尔和格拉斯齐名的德国文学家西格弗里德•伦茨(Siegfried Lenz)最著名的清算法西斯恶行的小说之一,选择的场景是远离战火但并不宁静的德国北部海边的乡...
残酷得轻描淡写
评分优秀的技巧,沉稳的推进,非常值得一读,比《失物招领处》成功得多。可惜有些地方,有些主题先行。
评分極力推薦!
评分纳粹
评分八月三日读完,在我们一直夸赞着这个民族的时候,他们却在不断反思,有时候,好坏只不过是一念之差,也许只在于掌握政权的人的好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