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埃里希·曼施泰因(1887—1973年)德国陆军元帅,出身于军官世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曼施泰因积极参与制订和实施希特勒的侵略战争计划,先后任集团军群参谋长、集团军司令、集团军群司令。1944年3月,因在作战指导上与希特勒发生分歧被解职;1945年5月被英军俘虏;1949年12月被战胜国判处18年徒刑,1953年因病获释。战后,被联邦德国阿登纳政府聘为顾问,参与组建联邦国防军。1973年6月病逝,终年86岁。
戴耀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大校,从业33年,一直从事德国军事研究,论著译著十余册。主要有:《论德国军事》《德意志军事思想研究》《德国总参谋部》《总体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记》等。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Germany in 1955, and in Eng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1958, this classic memoir of WWII by a man who was an acknowledged military genius and probably Germany's top WWII general, is now made available again. Field Marshal Erich von Manstein described his book as a personal narrative of a soldier, discussing only those matters that had direct bearing on events in the military field. The essential thing, as he wrote, is to "know how the main personalities thought and reacted to events." This is what he tells us in this book.His account is detailed, yet dispassionate and objective. "Nothing is certain in war, when all is said and done," But in Manstein's record, at least, we can see clearly what forces were in action. In retrospect, perhaps his book takes on an even greater significance.
《失去的胜利》是德国陆军元帅曼施坦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写的回忆录。书中记述了曼施坦因先后参与的对波兰、法国和苏联的作战经历,作者在书中写下了自己对成败得失的看法。历史虽已有定局,然而这本书读起来依旧是扣人心弦。曼施坦因时常在回忆残酷的战争经历时穿插一些幽默...
评分纵贯曼斯坦因回忆录的一条主线,是他和希特勒关于德军战略方向与策略的争论。 曼斯坦因主张在大规模的机动战中,歼灭苏军的有生力量,无论是在进攻阶段,还是防御阶段,都不应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听上去很像毛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的策略)。 而希特勒始终强调战略物资的供...
评分 评分首先我没有读过其他二战将领的回忆录,所以无法横向对比。这本也是我读的第一本,要知道这本在二战回忆录里是大名鼎鼎,所以拿来做处女读。整篇7成在讲军事,而且比较注重战略阐述,意图阐述,细节面还有前线具体小事说的不多,有时候会插入一些士兵的例子。曼帅,战略...
评分我的记忆说,这事的确发生过,然而我的良心却说,最好还是没有发生过。渐渐地,记忆便屈从于良心的摆布。——尼采 克里木大屠杀,焦土政策,第聂伯河惨败,丢失基辅,败退罗马尼亚。这些事情似乎被曼施坦因“淡淡”的“忘却”了。
二战德国最有才华的将领。曼施坦因从当事人的角度还原二战德国一系列决策的来龙去脉。高超的战略家不仅能避免错估自己的筹码,还能预判对方的反应。
评分偏重于技术,写的太细了,读不下去了……
评分曼斯泰因自传
评分偏重于技术,写的太细了,读不下去了……
评分二战德国最有才华的将领。曼施坦因从当事人的角度还原二战德国一系列决策的来龙去脉。高超的战略家不仅能避免错估自己的筹码,还能预判对方的反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