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 一九四七年生於美國紐澤西州,是小說家、詩人、翻譯家,也是電影編劇,曾和王穎合導電影「煙」。以《紐約三部曲》聲名大噪後,著有《月宮》、《幻影書》等十餘本小說。作品尚有回憶錄《孤獨及其所創造的》(天下文化)、電影劇本《煙》、詩集與評論文集等。被譽為最重要、最受歡迎的當代作家之一,作品已被譯為三十餘種語言。
奧斯特的作品最常探討的主旨,就是人生的無常與無限。他擅長實驗性的寫作風格,並在流暢的文字間,暗蘊值得再三玩味的人生哲理。文壇曾比喻他是「穿膠鞋的卡夫卡」。
奧斯特與妻女現居紐約的布魯克林。
譯者簡介:
李永平,一九四七年生於英屬婆羅洲沙勞越,是小說家、翻譯家,也是學者。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後赴美深造,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比較文學碩士、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教授。著有《婆羅洲之子》、《拉子婦》、《吉陵春秋》、《海東青:台北的一則寓言》、《朱鴒漫遊仙境》及《雨雪霏霏:婆羅洲童年記事》(天下文化)。譯作包括《上帝的指紋》、《曠野的聲音》、《紙牌的祕密》、《聖境預言書》、《天使走過人間》(天下文化)、《大河灣》(天下文化)、《輓歌》(天下文化)等。
身罹癌症、家庭破碎的中年男子納善,退休後特意搬到布魯克林定居,打算孤老一生,卻沒想到布魯克林才是他人生的起點……
納善開始探索布魯克林的一切:街角的餐館、餐館的女服務生、商店的老闆,甚至與失聯多年的外甥湯姆重逢。在與同樣失意的湯姆攜手探索新生活之餘,納善逐漸發現身邊的小人物們,若不是有不堪回首的過去,就是有徒具空殼的生活;但他們都選擇了布魯克林止痛療傷、重新開始,這些小人物的命運,也逐漸與他的人生交纏……
先前零零碎碎看过几十页。这个阴雨绵绵的周六,窝在寝室里冻得要死,于是坚定地当寝室留守儿童。花了整个下午的时间终于一口气看完了整本书。之后发了半个小时呆。随着故事中的人物一路走来仿佛自己也把这些曲折都经历了一遍,很疲惫,也有很多感慨。 翻译毕竟不能展现全貌,...
评分《纽约三部曲》令我对保罗•奥斯特没好感。媚雅、做作、故弄玄虚、空洞薄弱、迎合全民后现代的雕虫小技,用量贩式的大师造型企图掩饰没有讲一个好故事、或讲好一个故事的能力,也没有不讲故事的底气。想到王家卫、王小帅都得过戛纳奖,关于奥斯特曾获美第奇奖一事也并不费解...
评分从阅读《纽约三部曲》开始 ,接着是《神谕之夜》、《幻影书》,我被纽约布鲁克林的迷雾所包围,爱上了这个地方的地下室、迷宫般的街区、孤寂的城市街道。因为故事就在这里,人就在这里探求身存之道还有精神的栖息之地。总以为,布鲁克林是穷人的街区,是也好不是又如何?巴黎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在众多的出版物中显得有些奇怪,像是随手的街拍,午后的阳光,购物者和游客,安静的桥。这就是主人公想要追寻的清净吧。生活在喧嚣中的人,在生命走向尽头时,才领悟到的清净。这是一本纯净的书,讲述一个善良的人的故事。无论生活是多么平凡,心中的平静才是最值...
评分(这是我今年看得最不愿放下的书。) 不管生活有多曲折、多绝望、多痛,但都可以重新开始! 主人公nathan grass,看起来已经到人生最可怜、最微不足道的时候,已经做好随时消亡的准备。却没想到,他的生活与生命可以在brooklyn意外地、重新开始。nathan开始新生活后,各色人...
paul auster became my future teller from this book 有天我要成為訥善先生
评分好书,好译本。内心避难所,生存旅馆,卡夫卡和小女孩的故事那么动人。
评分很多事经历了才真正了解 就这一点而言,作者的生活体验很了不起
评分20110723大巴窑图书馆借出。20110821读完。古人说书非借不能读也,我现在是借了也懒得读。。。以前这样一本书,只需要在书店站几个钟头就搞定,现在。。。居然花了一个星期。这真是一本好书。加上两年前读过的布鲁克林有棵树,真希望有机会可以在布鲁克林住上一阵子。另外,书里有提到牙买加来的黑人鲁夫士男伴女装参加哈瑞的葬礼时表演的Lena Horne的那首歌Can't Help Lovin' Dat Man不能不爱那个男人。歌词如下:“鱼儿要游水,鸟儿要飞翔,我要爱一个男人,直到我死亡。”希望有机会可以听到。还有,lucy选牛奶那一招很赞。
评分《布鲁克林的荒唐事》另外一个版本而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