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第15辑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工具书
发表于2024-11-27
学人第15辑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
由著名學者陳平原、王守常、汪暉協作主編的《學人》,是一份大型的人文學術集刊。自1991年歲末第一輯橫空出世算起,這份由日本國際友誼學術基金會籌備委員會資助、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不定期學刊,大致保持了每年出版兩輯這一相對固定的周期,每輯規模在四五十萬字左右。據筆者統計,截至業已出版的第14輯(1998年12月),八年之內,《學人》計刊出各類文章三百一十篇,約七百萬字之巨。應該說,即使放眼包括台、港、澳在內的整體中國學術界,這也完全可以說是一項足以傲人的學術業績。
從《學人》所載的文章分析,它主要是以文史哲即人文學科為編輯重心。但就具體篇目及其所涉內容而論,則是古今中西並舉、包羅萬象,其中對學術史的首倡和討論更獨具一格。除「學術史研究筆談」專欄所發的文稿外,它還發表了許多從學術史、文化史或跨學科的宏觀視野重新疏理和研究古典與現代學術的長篇專論,在學術領域、研究方法上不斷拓展進取,如汪暉對科學概念在近現代中國思想中的命運,中國現代性問題等的探討,陳平原對以胡適之、章太炎為中心的中國現代學術確立的考察,王元化對杜亞泉與東西方文化論戰問題的再詮釋,夏曉虹的晚清文學史新論,趙園對明清之際士人心態的闡釋,等等。當然,「《學人》的內容遠不只是學術史研究,更為重要的是對整個近代歷史的重新研究和思考,學術史研究和思想史研究是這一更廣泛的思考的一個部分」(汪暉語)。同樣地,也不是說,《學人》所刊文字篇篇精到。不過,就總體學術水準而言,與國內現有的任何一家學術刊物相比,《學人》都可以當之無愧地躋身於最好的等級之列。
這麼說,並非意味著《學人》的編輯工作已經盡善盡美,特別是它沿襲傳統的論文集一統天下的辦刊模式,在我看來,最受詬病。所謂論文集辦刊模式,即名為刊物、實則是專題論文的集合,這在中國內地學界刊林相當普遍,可謂時弊。說來不無可惜的是,《學人》儘管在倡導學術研究潮流方面貢獻彰著,但其編輯思路似乎尚欠通達。比如,學術批評與書評對學術發展與學問取向本來至關重要,但自創刊伊始,《學人》即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所以,很遺憾,在《學人》發表的為數三百一十篇文章中,只有羅志田評論台灣民間學術刊物《新史學》的〈前瞻與開放的嘗試:《新史學》七年(1990-1996)〉(載第14輯)算是書評之作。僅此區區一篇,豈不是過於勢單力薄了嗎?
《學人》儘管有一批以北京地區為主、人員相對穩定的核心作者,但它仍不失為一個開放、自由的公共學術園地。比如,《學人》的作者,除以中國內地學者為主幹外,還有日本、美國、德國、法國、瑞典、瑞士、荷蘭、韓國、澳大利亞、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學者。在《學人》的作者群體中,實力派中年專家和青年學者是其骨幹,其中不少是活躍於當今中國學術界的名家名流或是撐持大學、科研機構第一線的中堅力量(如陳平原、梁治平、汪暉、閻步克、陳來、羅志田、葛兆光、徐友漁、何懷宏、萬俊人、何光滬、趙敦華、朱學勤、蔣寅、夏曉虹、李零、陳少明、錢理群、趙園、劉東、郭齊勇、陳星燦、劉夢溪、鄧正來、許紀霖、楊國榮、楊念群、李錦等),也有少數已辭世或已屆老境的大家碩儒(如馮友蘭、洪謙、王元化、龐樸、湯一介等),當然也有相當多未必名見經傳、但頗具學術實力的青年才俊或後起之秀。
《學人》之能在學界內外贏得廣泛認同,備受稱譽,是與它特立獨行闖天下的學術品格分不開的。此種學術品格的最高境界,至少應涵蓋學術自由、思想獨立、實事求是這樣三個相互聯繫的層面。難能可貴的是,《學人》主編者一直本著「老老實實為人,認認真真為文」(第10輯〈 編後記 〉)的姿態,腳踏實地,不尚空談,穩紮穩打,始得有此學術新局面的開創與維繫。它能不間斷地陸續推出多達七百萬字的學術作品,這一實績固然應予嘉許,但更重要的是它所凝聚的「學在民間」的《學人》精神,承前啟後,不絕如縷。
在內地學術界,以學術刊物相標榜的人文社會科學雜誌目前已不下兩千餘種之多,這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及其各研究所主辦的刊物、各省(市)社會科學院和各省(市)社會科學聯合會主辦的刊物、從最好的綜合大學到普通的師範專科院校主辦的高校學報,等等。這些科研、教學機構主辦的刊物多為雙月刊,少數為月刊和季刊。儘管其中也有高學術水準的刊物(如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歷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以及該院有關研究所主辦的《近代史研究》、《中國史研究》、《哲學研究》、《經濟研究》、《法學研究》、《文學評論》等刊物,再如山東大學主辦的《文史哲》、北京大學主辦的《北京大學學報》、吉林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的《社會科學戰線》、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主辦的《中國文化》),但就一般而論,其他官辦的數以千計的所謂學術刊物,其學術水準就大打折扣、不敢恭維了。這些靠吃「皇糧」謀生的刊物,雖刊名、周期、規模不同,但幾乎千刊一孔、大同小異,內中充斥的多數所謂「學術文章」大都是低水平重複之作或無聊的說教之論。在此種陳腐、虛驕之氣的重重包圍中,《學人》的出版、存在與興旺發達,給沉悶的學界帶來的不止是一個嶄新的學術園地,更重要的是,它還是生生不息的學術生命的再現與希望。
以《學人》為先導,加上此後陸續崛起的一批以純學術追求為旨歸的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集刊或叢刊(如王元化主編的《學術集林》、袁行霈主編的《國學研究》、賀照田主編的《學術思想評論》、榮新江主編的《唐研究》、蔣寅主編的《中國詩學》、馮天瑜主編的《人文論叢》、劉東主編的《中國學術》、劉軍寧主編的《公共論叢》等),儘管悄無聲息,但仍不失為晚近十年來中國內地學術文化界最為矚目的革命性巨變之一。這一巨變的巨大學術文化遺產,就是一向匱乏的中國公共學術空間的創立、建設及其試驗。《學人》本身是開啟這一學術新潮的先行者,也是其中最有學術品位和個性者之一。對《學人》及其代表的二十世紀末期的這一中國學術新氣象,應當由術業有專攻的有心人加以專門研究和認真總結。
最後,主要是出於經濟方面的考慮,在出畢第15輯後,《學人》的編輯和出版將暫告終結。主編之一陳平原曾表示,今後擬以不定期專題論集的方式,爭取將《學人》延續下去。這當然聊勝於無,但我仍為之惋惜不已。對於《學人》這樣一個來之不易、如此難得的學術品牌,儘管善始,卻終於未能善終。這也凸顯了社會轉型之際中國學術之步履維艱,公共學術空間建設之艱難困苦的真情實況,叫人扼腕。為厚愛《學人》的讀者計,也為《學人》本身的紀念計,不知《學人》的主持者能否從已出及即出的15輯中精選若干代表作而合為一部《〈學人〉文選(1991-1999)》?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学人第15辑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