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的陈子善教授共在大陆发现了10多篇当年张爱玲作品,其中有7篇没有收入张爱玲任何作品集。1986年10月份,陈子善在研究周作人查资料的时候,发现〈亦报〉(后来并入新民晚报)上连载的张爱玲作品〈小艾〉,意外惊喜之余,陈子善把〈小艾〉复印下来,寄给了香港〈明报〉月刊的编辑黄俊东。黄曾经编辑过〈张看〉散文集,与张爱玲通过信,看到〈小艾〉以后非常高兴,于是让陈子善写一篇发现经过的小短文,配着〈小艾〉一起发表在〈明报〉月刊1987年第1期上。随后被台湾〈联合文学〉转载。
张爱玲知道以后,很不高兴,在1988年的《续集》序中特意提到,“前些日子有人将埋藏多年的旧作《小艾》发掘出来,分别在台港两地刊载,事先连我本人都不知情。听说《小艾》在香港公开以单行本出版,用的不是原来笔名梁京,却理直气壮地擅用我的本名。事实上,我的确收到几位出版商寄来的预支版税和合约,只好原壁奉还,一则非常不喜欢这篇小说,更不喜欢以《小艾》名字单独出现,本人还在好好地过日子,只是写得较少,却先后有人将我的作品视为公产,随意发表出书,居然悼棒责备我不应发表自己的旧作,反而侵犯了他的权利。”
当海峡两岸的学者不约而同对张爱玲作品展开研究、挖掘、考证时,张爱玲本人却对这一行为持反对态度。台湾的唐文标教授生前曾为搜求张爱玲四十年代作品的原刊本做了一番努力,很有成绩。在未征求张爱玲的同意下,唐文标先把有些尚未在台港重刊的作品,投寄杂志去发表,后来再把此类作品放人自己主编的图书《张爱玲卷》(一九八二)和《张爱玲资料大全集》(一九八四)中。为阻止出版这两本书,张爱玲甚至委托皇冠找律师提起法律诉讼,经过交涉以后,和出版社以和解告终。
因为在香港就出现了盗版书〈小艾〉。张爱玲被迫出版了〈小艾》,但是作了大量的修改,删去了68段最后一段和69、70、71节全部删去。同时, 〈十八春〉改为《半生缘》,对这一作品也做了大量修改,将小说里写的18年改为14年,砍掉4年。
小艾是个心地十分善良的人,她受尽生活的苦难,却还是愿意去帮助他丈夫兄弟的一家,尽管也是为了别人看的起自己,总是为丈夫着想,当丈夫在外好几年不回家,她不听旁人说,只记得当时丈夫交代她的事,好好的照顾着他家里的人她埋怨过,可也是心里说说,后来知道自己不能生育,...
评分《小艾》原文初版于1951年至1952年上海《亦报》,距众议张的创作黄金期相去将近十载。 这期间,政治风云有目共睹,亦决绝胡兰成多时,“孤岛”已不再于身亲了。 《小艾》读下来,时间跨度非常大,人物层次细密,语言仍然张派洒然,凝重了许多。 尾声处写小艾想看筱丹桂照相...
评分 评分小艾咬着牙轻声道:“我真恨死了席家他们,我这病都是他们害我的,这些年了,我这条命还送在他们手里。”金槐道:“不会的,不会让你死的。不会的。”他说话的声音很低,可是好像从心里叫喊出来。 为小艾哭泣呜呜呜呜 那样的社会背景和阶级等级观念下,还有小艾遇到的五太太等...
评分初读小艾,是若干年前,看到完美的结局,一阵欣慰。 那会儿,看张爱玲的小说,纯粹的消遣,没有半点思考。 再读小艾,是最近。一个没有完美结局的小艾,一个哀怨的小艾。 末时,小艾和金槐在去往医院的三轮车上,短短两句对话,道出小艾对席家的恨,对治病的绝望,以及金槐心底...
就喜欢看那些连作者本人都不喜欢的书~
评分跨时代很大的短篇,可算有个好结局。小艾也跨时代了,可是啊,马上60年代要来了
评分张爱玲的五篇小说合集,以平民女子的命运为主.
评分张爱玲的五篇小说合集,以平民女子的命运为主.
评分结尾写的太怂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