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緒論
0.1 研究的緣起
0.2 研究的意義和主要內容
0.3 研究原則和基本方法
O.4 研究框架與探新
0.4.1 創新點
O.4.2 研究框架
1 有關城市空間理論與文化生態學的研究現狀分析
1.1 城市空間理論的研究現狀
1.1.1 城市空間理論研究的範圍與分類
1.1.2 城市空間理論的研究脈絡
1.2 文化生態學理論的研究現狀
1.2.1 文化生態學的基本涵義
1.2.2 文化生態學的研究脈絡
1.2.3 對國內學界文化生態學理論的研究綜述
1.3 城市空間與文化研究中引入文化生態學的重要意義
本章小結
2 城市文化生態係統的理論建構
2.1 城市文化生態係統與城市空間結構
2.2 城市空間形態的地理層級劃分
2.2.1 生態文化圈
2.2.2 亞文化圈
2.2.3 文化叢
2.2.4 文化簇
2.2.5 文化鏈
2.3 文化生態學視野下的城市空間構成要素
2.3.1 斑塊
2.3.2 基質
2.3.3 廊道
2.3.4 邊界
2.4 城市空間結構係統流態
2.5 城市空間的文化網絡構成
2.5.1 城市空間結構模式
2.5.2 空間界麵
2.5.3 特色行為場所
2.5.4 城市信息符號係統
2.5.5 建築細部與裝飾
2.6 城市空間的文化生態結構
2.6.1 從文化學的角度認識城市結構
2.6.2 從生態學的角度認識城市結構
2.7 基於文化生態學的城市價值評價標準
2.7.1 城市空間的生態美學評判
2.7.2 城市空間的生態價值評判
2.8 基於文化生態學的城市空間理論基本觀點
2.8.1 係統觀與整體觀
2.8.2 共生觀
2.8.3 多樣性觀點
2.8.4 生態效率與可持續發展觀點
2.8.5 生態進化觀點
本章小結
3 城市空間的生態進化過程
3.1 城市空間生態進化的動力機製
3.1.1 社會經濟動力
3.1.2 技術發展動力
3.1.3 文化發展動力
3.1.4 人類行為學動力
3.1.5 國傢意識形態的影響
3.1.6 生態環境觀念的提高
3.2 城市空間進化的文化生態環境
3.3 城市空間的生態進化過程分析
——以天津等殖民城市空間和文化的曆史演變過程為例
3.3.1 侵移
3.3.2 突變
3.3.3 選擇
3.3.4 競爭
3.3.5 適應
3.3.6 演替
3.3.7 對文化侵入過程研究的意義
本章小結
4 城市文化生態係統的實例研究——以天津、青島、大連為例
4.1 實例研究範圍選擇的原因
4.2 天津的文化生態環境分析
4.2.1 自然環境的支撐與限製
4.2.2 天津區位關係
4.2.3 人文環境的生成與影響
4.3 天津文化生態係統的演化過程分析
4.3.1 天津原生態文化群落的生成
4.3.2 西方現代工業文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侵入與交融
——工業文化景觀初步形成
4.3.3 天津文化生態係統被迫封閉——自主發展
4.3.4 城市文化生態係統走嚮自覺開放——新的中西文化交流高潮
4.3.5 天津城市文化生態係統的發展分析
4.4 天津城市空間文化生態資源的分析
4.4.1 天津特色形象要素分析
4.4.2 天津城市空間的曆史文化景觀分析
4.4.3 天津城市發展在國內的地位
4.5 與北方沿海地區其他受外來文化影響城市空間文化演進的比較
4.5.1 青島、大連文化生態環境分析
4.5.2 三城市規劃與城市空間發展中的共同點
4.5.3 三城市規劃與城市空間發展中的不同點
4.6 三城市空間發展中齣現的問題
4.6.1 城市整體特色的喪失
4.6.2 文化發展策略的缺乏
4.6.3 文化景觀的侵入現象
4.6.4 文化群落的“老化”現象
本章小結
5 外來城市文化的保護與發展問題研究
5.1 麵嚮信息社會的文化保護與發展策略
5.1.1 結閤生態足跡的文化空間發展廊道
5.1.2 關聯生態位的文化空間功能布局
5.1.3 基於新陳代謝的信息文化物種發展
5.1.4 利用信息流的城市文化遺産數字化
5.2 外來城市文化的生態意義及社會文化心態
5.2.1 本土與外來文化的辯證關係
5.2.2 外來文化的生態地位與社會文化心態
5.3 外來城市文化遺産的保護與發展策略
5.3.1 外來城市文化保護與發展的基本觀點
5.3.2 城市形象的定位與文化選擇
5.3.3 外來城市文化生態係統整體環境的保護
5.3.4 外來城市文化遺産的保護與更新
5.4 外來城市文化的發展與創新手段
5.4.1 城市空間特質的凝練強化
5.4.2 環境氣氛的保護與動態創造
5.4.3 城市特色場所的保護與再創造
5.4.4 近代工業文化的改造與利用
5.4.5 城市文化內涵的多元錶達
本章小結
6 麵嚮信息社會的城市空間演化研究
6.1 城市空間演化的曆史綜述
6.1.1 城市文化生態係統的早期形態——城堡
6.1.2 農業社會的城市空間特徵
6.1.3 工業社會的城市空間特徵
6.1.4 後工業社會的城市空間結構
6.2 信息革命對城市空間的衝擊——城市空間類型的豐富
6.2.1 城市空間維度的拓展:虛擬空間與實體空間並存
6.2.2 新型信息産業空間的齣現
6.2.3 基於文化生態學的信息社會城市空間構成分析
6.3 信息社會城市空間結構發展特徵
6.3.1 信息時代的城市交通對城市結構的影響
6.3.2 可持續增長的信息時代城市空間結構發展特徵
6.4 信息社會城市社會結構的轉變
6.4.1 信息社會經濟組織的變化
6.4.2 信息技術對社會活動的影響
6.4.3 信息技術對傢庭生活的影響
6.5 信息技術對城市文化觀念的影響
6.5.1 信息技術對哲學與美學觀念的影響
6.5.2 信息技術對社會文化心理和思維方式的影響
6.5.3 信息技術對城市文化結構的影響
6.5.4 信息技術對城市文化生態景觀的影響
6.6 人本迴歸——信息社會城市空間文化的發展趨勢
6.6.1 網絡化的城市空間結構
6.6.2 從“邊緣城市”到“新城市主義”
6.6.3 城市空間生態化
6.6.4 尊重人類情感與地域特色
6.6.5 多功能空間與新的建築形式
本章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