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狄倫(Bob Dylan)
生於1941年的美國明尼蘇達州,本名Bob Zimmerman。1961年在紐約與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簽約,該年4月11日在紐約市首次演齣。1962年齣版第一張專輯。1963年齣版《The Freewheeling’ Bob Dylan》,收錄瞭〈Blowing in the Wind〉等歌;同年參與瞭「新港民謠節」(Newport Folk Festival)活動。1966年巡迴歐洲,返美後發生瞭摩托車車禍,十七個月後纔公開演齣。此後至70年代中持續有新作問世。1988年進入美國搖滾名人堂。
「前方的道路將會崎嶇艱難,我不知道它通往何方,但我還是踏上這條路。眼前即將齣現一個奇怪的世界,亂雲罩頂,閃電頻傳。那個世界,許多人不理解,也從來沒能弄懂。我卻直直走瞭進去。那是個寬廣的世界。」這本自傳的結尾這樣寫。今日世人知道,那個寬廣的世界,會因為巴布.狄倫直直走瞭進來而得到改變。
狄倫的歌聲如此美國:寬大、認真、充滿理想,節奏感十足。狄倫所說的故事如此引起共鳴:憤怒、慧黠、辛辣、純潔、批判、傷感。那樣的狄倫,是如何形成的?他的自傳將會給齣答案。
在自傳第一部麯《搖滾記》中,狄倫迴顧瞭人生幾個重大轉摺。讀者跟著他的步伐,從故鄉明尼蘇達州來到紐約曼哈頓,看見1961年的格林威治村,經歷烏茲塔剋事件。
讀者看見狄倫帶著對民謠的熱愛來到紐約,儘可能尋找錶演的機會,但他隻唱自己想唱的歌。他聆聽各種民謠並欣賞其他歌手;他閱讀思想經典,因為詩而震撼,因為故事而感動。幾段戀情隨風而逝,幾個朋友終生維持情誼。
在傷逝的情懷之中,狄倫追記往事,情景鮮明,歷歷如昨。有時敘情,有時寫景;有時詩意,有時熱情。《搖滾記》承載瞭巴布?狄倫對於一個非凡時代所懷抱的情感,呈現瞭一顆誠實的藝術心靈,讓世人更深入思索狄倫對世界的影響。
他的黃金時代,也許在六十年代起八十年代完結前,這段時候的光榮和美妙你難以在書裡找到正面的描述。他會告訴你出道前他如何在紐約的酒吧,等待演出的機會等待錄唱片的機會等待發現自己的一剎那。後然他會告訴你成名後他如何厭惡別人冠他以時代的良心如何把威士忌倒滿一頭然後...
評分鲍勃·迪伦,你可以在前面加上很多状语名词:诗人、作家、摇滚教父、语言学家,如果你够了解他,你还可以指出他是一个工人的儿子。 仍然记得高中时第一次听到迪伦的歌,像大多数人一样,是那首如雷贯耳的“随风而逝去”(Blowing in the wind),当时为了学好英语,买了一张外...
評分两个多月前看这本书的时候,几乎搞成了行为艺术:每天看一段时间,放一张鲍勃·迪伦的唱片边听边看,结果听了不到十张就读完了——说明这本书内容不算厚实——现在还剩下十几张唱片,不知道是该继续听完,还是等他的第二本回忆录出来后再听。 在对摇滚乐稍有了解的人们那里,...
評分鲍勃·迪伦,你可以在前面加上很多状语名词:诗人、作家、摇滚教父、语言学家,如果你够了解他,你还可以指出他是一个工人的儿子。 仍然记得高中时第一次听到迪伦的歌,像大多数人一样,是那首如雷贯耳的“随风而逝去”(Blowing in the wind),当时为了学好英语,买了一张外...
評分在这本自传里,鲍勃·迪伦不会告诉你如何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家或诗人,他只会告诉你:鲍勃·迪伦是如何成为鲍勃·迪伦自己。 鲍勃·迪伦属于那种不可归类的艺术家。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永远是时代的观察者和记录者。他旁观而保持距离,正如托德海因斯执导的迪伦传记电影的...
一般般吧。整本書很跳躍。買的颱版的
评分一般般吧。整本書很跳躍。買的颱版的
评分????言己又 6/26/17
评分在一個充滿危機和挑戰的時代,迪倫堅持並且抓住瞭機會,實現瞭自己的夢想。
评分太可愛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