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紀德(1869—1951),法國作傢。生於巴黎一個富有資産階級傢庭。10歲喪父,由母親撫養並給予清教徒式的教育,釀成瞭他的叛逆性格。14歲時愛上舅父的女兒瑪德萊娜,1895年同瑪德萊娜結婚。1893—1895年,他兩次遊曆北非,身心發生巨大變化。英國作傢王爾德、道格拉斯玩世不恭的生活態度對他影響很大,他一反清教徒的禁欲主義,開始追求同性戀生活。1925年的非洲赤道之行是紀德人生的又一轉摺點,此後發錶的《剛果之行》等作品引起瞭公眾對殖民主義罪行的注意。
紀德一生著述豐富,代錶作有小說《背德者》、《梵蒂岡的地窖》、《窄門》、《僞幣製造者》等,此外,紀德還寫瞭不少雜文、文學評論等。紀德一生思想比較復雜,他曾參加反法西斯運動並宣稱信仰共産主義,但訪蘇之後,又對共産主義錶示懷疑。二次大戰期間,他潛心於古典文學研究,戰後發錶的《忒修斯》是他的思想總結。1947年,紀德獲得諾貝爾文學奬。1951年,紀德因肺炎病逝於巴黎。
看完《背德者》,《窄门》还没看,但有些感想不吐不快。在读《背德者》的有些时候我仿佛回到了读《马丁伊登》的时候,纪德说写这本书有评判个人主义的意图 ,不巧杰克伦敦自己也这么说,两本书的主人公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请忽略同性恋这个因素,在米歇尔恢复了健康之后随之...
評分今天本来要读纪德的两篇文论:《波德莱尔与法盖先生》和《保尔·瓦莱里》,结果顺便读了两个著名的短篇小说《背德者》和《窄门》。想起10岁的时候有一次从家里的书柜上拿下这本书,读了几页觉得无趣就又放回去了。如今再看却颇觉不错。 在“法国二十世纪文学丛书”这个选本里...
評分 評分«背德者»中的米歇尔,原本是一个沉浸于故纸堆,不谙世事的书呆子,但他在经历了新婚旅行、死而复生之后,决心与过去的自己告别,他放纵自己内心的欲望,追求贴近自然的生活,但这种新的生活却使其变成了一个“背德者”,一方面他背离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开始滋生同性恋和...
評分以前不知道为什么这两个小说会被放在一起,看了以后猜想是一个刻意的安排。 背德者 和 窄门 正好是一个对立。前者是对道德的背叛,是幸福的;后者是对道德的坚守,是不幸的。 当然,还是不明白,小说里面的道德指的什么呢,是神?是传统?是经验?还是什么?
極端
评分入天堂的門,窄得容不下兩個人
评分另一種愛情
评分譯者序簡直瞭,實在太好笑哈哈哈,感覺寫的人本科都沒畢業,不過八十年代就這風格。在《窄門》中看到瞭自己。
评分世人不知道愛情故事都有三個人嗎.若隻有兩個人,那就期待讀者是第三個見證者吧.九月份看的,看完哭瞭半天,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