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紀德(1869—1951),法國作傢。生於巴黎一個富有資産階級傢庭。10歲喪父,由母親撫養並給予清教徒式的教育,釀成瞭他的叛逆性格。14歲時愛上舅父的女兒瑪德萊娜,1895年同瑪德萊娜結婚。1893—1895年,他兩次遊曆北非,身心發生巨大變化。英國作傢王爾德、道格拉斯玩世不恭的生活態度對他影響很大,他一反清教徒的禁欲主義,開始追求同性戀生活。1925年的非洲赤道之行是紀德人生的又一轉摺點,此後發錶的《剛果之行》等作品引起瞭公眾對殖民主義罪行的注意。
紀德一生著述豐富,代錶作有小說《背德者》、《梵蒂岡的地窖》、《窄門》、《僞幣製造者》等,此外,紀德還寫瞭不少雜文、文學評論等。紀德一生思想比較復雜,他曾參加反法西斯運動並宣稱信仰共産主義,但訪蘇之後,又對共産主義錶示懷疑。二次大戰期間,他潛心於古典文學研究,戰後發錶的《忒修斯》是他的思想總結。1947年,紀德獲得諾貝爾文學奬。1951年,紀德因肺炎病逝於巴黎。
今天本来要读纪德的两篇文论:《波德莱尔与法盖先生》和《保尔·瓦莱里》,结果顺便读了两个著名的短篇小说《背德者》和《窄门》。想起10岁的时候有一次从家里的书柜上拿下这本书,读了几页觉得无趣就又放回去了。如今再看却颇觉不错。 在“法国二十世纪文学丛书”这个选本里...
評分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类似,如若被绑架者对于劫持者并未产生好感,那么行为即构成犯罪。 少女雕像未必绝对会对皮格马利翁产生情感,她未必具有真实的情感。 但皮格马利翁----训诫者绝对,几乎绝对,就要爱上少女了。 纪德,他一会在文章内扮演禁欲者,一会是纵欲者,一会是持戒...
評分 評分以前不知道为什么这两个小说会被放在一起,看了以后猜想是一个刻意的安排。 背德者 和 窄门 正好是一个对立。前者是对道德的背叛,是幸福的;后者是对道德的坚守,是不幸的。 当然,还是不明白,小说里面的道德指的什么呢,是神?是传统?是经验?还是什么?
評分“我再次试图收心 牢牢抓住我的爱情”... 纪德《背德者》 他故事的主人公 你知道他的问题出在哪吗? 他把他的婚姻与爱情混为一谈了 正如他把爱情与道德混为一谈一样 简奥斯丁会说 如果一份情感不符合伦理道德 那么情感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折损 但这不是乡绅小说不是么 现实不...
紀德這兩本小說不如他的散文要來的明快。
评分我從三個版本裏挑瞭這本
评分我從三個版本裏挑瞭這本
评分紀德的小說這麼好看是因為裏麵大部分都是真實的吧?!對那些男孩的愛和溫柔和狡猾。
评分入天堂的門,窄得容不下兩個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