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基督教文化思潮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基督教文化思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杨剑龙
出品人:
页数:406
译者:
出版时间:2012-9
价格:5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11043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近代史
  • 基督教
  • 历史
  • 中国
  • 非基运动
  • 文化
  • 非基督教运动
  • 近现代史
  • 五四运动
  • 新文化运动
  • 基督教
  • 文化思潮
  • 中国现代思想史
  • 宗教与文化
  • 近代中国
  • 文化史
  • 思想史
  • 社会变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基督教文化思潮》由杨剑龙著,主要探讨了基督教文化思潮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互动和冲突。首先梳理了非基督教、非宗教运动的脉络,然后拓展至新文化语境中的基督教内涵,分析了新文化运动首领陈独秀的宗教观及对基督教的复杂态度。《“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基督教文化思潮》作者认为中国现代作家受到了基督教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他们大多接受了基督教文化中博爱、宽恕、牺牲等精神,同时也接受了基督教文化中的平等、自由等思想。这些论述有根有据,突破了单纯的文学研究领域,拓宽了研究的视野。

作者简介

杨剑龙,1952年6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导,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鲁迅研究会,中国老舍研究会、中国小说学会理事。著有《旷野的呼声:中国现代作家与基督教文化》、《放逐与回归:中国现代乡土文学论》、《现实悲歌:新现实主义小说论》、《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新时期文学二十年》(合著)等著作多部,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论文多次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复印转载,并曾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多篇。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上海文化与上海文学”、“‘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基督教文化思潮”等多项,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青年优秀美学学术成果奖、田汉戏剧奖评论奖、上海师范大学优秀教授奖等。

目录信息

序 基督教文化与中国新文学研究的新拓展
绪论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基督教文化思潮
上编
第一章 少年中国学会关于宗教问题的论争
第二章 非基督教、非宗教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章 “五四”语境中的基督教新文化运动
第四章 陈独秀的宗教观与对基督教的复杂态度
第五章 真理社、生命社对“非基督教运动”的回应
第六章 《真光》杂志对于非基督教言论的反驳
第七章 非基督教思潮与中国教会本色化运动
第八章 基督徒知识分子的思索与应对
第九章 “五四”知识分子与基督教文化
下编
第十章 教会学校文化教育与中国现代作家
第十一章 基督教文化与中国新文学的人道精神
第十二章 中国现代小说叙事模式与《圣经》文本
第十三章 基督教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新文学
第十四章 论郁达夫小说的宗教意味
第十五章 论冰心圣诗创作的基督教价值
第十六章 写出文化冲突与融合中基督徒的复杂心态
第十七章 论基督教文化与冰心、许地山小说的叙事模式
第十八章 基督教文化影响与中国家族观念的嬗变
附录1:在文化传布与影响下的深入研究与探索——评“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
附录2:杨剑龙本课题相关学术成果目录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3.5星。匆匆翻过,论述分析中规中矩,不过材料梳理比较全面,呈现出来的论争、变迁等等情形,对当下亦有启示性。文学分析部分比较全面细致,但将很多多种原因促成的现象归结为基督教的影响,有些过于简单笼统了(比如说“受到《圣经》文本的影响”,中国现代作家更加注重对内心世界的展示,更加注重对平民百姓的关注等论断,也不一定不成立,但至少中间缺少有力的论证)。(隐隐感觉作者有些先行的立场在左右着论述,每一章所列的材料与论点过于完美地契合,有些怀疑历史现场真的如此“整齐”么?但我也没有去查相关材料,先把这个无凭据的猜测留在这里。)

评分

前半部分非教护教之争令人气短,真是人多力量大,蛮不讲理,颇为浅薄。辩护者也太赶社会主义时髦,本色化也不免过头,后半部讲文学颇好,如冰心、郁达夫、许地山,宗教精神之引入与白话圣经之译出,实为新文化贡献至巨

评分

前半部分非教护教之争令人气短,真是人多力量大,蛮不讲理,颇为浅薄。辩护者也太赶社会主义时髦,本色化也不免过头,后半部讲文学颇好,如冰心、郁达夫、许地山,宗教精神之引入与白话圣经之译出,实为新文化贡献至巨

评分

只写了1922,1924以后的大规模非基督教运动没讨论

评分

3.5星。匆匆翻过,论述分析中规中矩,不过材料梳理比较全面,呈现出来的论争、变迁等等情形,对当下亦有启示性。文学分析部分比较全面细致,但将很多多种原因促成的现象归结为基督教的影响,有些过于简单笼统了(比如说“受到《圣经》文本的影响”,中国现代作家更加注重对内心世界的展示,更加注重对平民百姓的关注等论断,也不一定不成立,但至少中间缺少有力的论证)。(隐隐感觉作者有些先行的立场在左右着论述,每一章所列的材料与论点过于完美地契合,有些怀疑历史现场真的如此“整齐”么?但我也没有去查相关材料,先把这个无凭据的猜测留在这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