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一 問題的提齣與選題意義
二 學術史迴顧
三 研究時段與相關概念的界定
四 本文的創新點
五 理論、研究方法與基本框架
第一章 革命序幕:共産黨與蘇區農村
第一節 中央蘇區的民性
一 原初的營利意識
二 安逸的“樂土”
三 山區型權威性格
第二節 早期江西革命組織的生態分析
一 江西早期的革命情形
二 革命組織生態分析
第三節 地緣革命學:以中央蘇區為中心的考察
一 理論背景與解釋限度
二 地理環境、社會控製與革命的興起
三 封閉性與外嚮性悖論中的革命傳播
第二章 革命下鄉:知識分子與農民的結盟
第一節 鄉村革命的源起:贛南、閩西革命初期的領導群體
一 地方素質:鄉村暴動的領導群體構成
二 外部活動:革命思想的産生
三 在鄉下乾革命:身份認同與革命的職業化
第二節 走嚮鄉村:蘇俄模式與中國的農民革命
一 從“強調工人成分”到“農民革命”
二 “黨指揮槍”:強有力列寜主義政黨的塑造
三 “肅反”:作為民眾動員的一環
第三節 革命的“瓶頸”與中共動員模式的形成
一 革命的“瓶頸”
二 動員、任務與政令:中共黨人的應對
第三章 環境?性情?儀式:蘇區民眾參與的動力機製
第一節 赤白對立:革命環境的形成
一 “意識覺醒”中産生“革命精神”
二 “赤白對立”中形成“革命情勢”
三 “特定場景”中塑造“革命榮耀”
第二節 農民性格與革命的傳播
一 農民利益即時滿足的實利主義
二 接受革命教化之前的農民具有同質性而導緻的簡單、好走極端的特質
三 中國傳統農民的人情文化:重人情、輕人性的非理性思維
第三節 鄉下人的革命性:農民儀式與革命“在場”
一 農民的儀式
二 革命的“在場”
三 革命錶象與農民行為
第四章 “邊緣化戰略”:中共動員與蘇區民眾的基本利益、社會感情
第一節 越窮越革命?——革命動員中的貧雇農
一 “越窮越革命”:中共動員理念中的貧雇農
二 走嚮“革命”:貧雇農從觀望、質疑到從眾的心理進程
三 政治壓力的形成:組織性動員與對立麵的控製
第二節 婚姻自由與中央蘇區的婦女動員
一 政策傾斜:杠杆是這樣撬動的
二 婚姻自由與階級鬥爭:積極性孰大孰小?
三 心理基礎與製度保證
第三節 時刻準備著:小學教育與蘇區兒童動員
一 小學教育——國共兩黨爭取民眾的一個重要領域
二 蘇區的小學教育
三 中共的兒童動員
第五章 政黨戰鬥力的鍛造:走嚮鄉村的黨組織建設
第一節 在“傳統”中革命:蘇維埃基層黨組織建設
一 中共構建基層政權的設想與現實睏境
二 蘇維埃政權與原有的權力體係
三 蘇維埃基層政權的構成趨勢
第二節 民主“下鄉”:從《紅色中華》看蘇區的群眾監督
一 蘇區的喉舌——《紅色中華》報
二 群眾批評的內容分析——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三 群眾監督的製度化條件與作用
第三節 階級“再造”:查田運動與中央蘇區民眾動員
一 中央蘇區階級基礎的睏境:查田運動的興起
二 查田運動與中央蘇區基層組織的重塑
三 再造階級基礎的動員機製:查田運動與民眾革命積極性的契閤
結論與思考:理解農民、理解革命
一 中共動員的三種模式
二 實質性問題:“農民性”與中共的鄉村動員模式
三 思考與跨越:理解農民、理解革命
參考文獻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