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穆旦生平
穆旦传略(易彬)
穆旦著译年表(易彬)
永恒的思念(周与良)
忆父亲(英明 瑗平)
怀穆旦(杜运燮)
南岳山中,蒙自湖衅(赵瑞蕻)——记穆旦,并忆西南联大
人生本来是一个严酷的冬天(巫宁坤)——穆旦逝世二十八周年祭
“他非常渴望安定的生活”(易彬)——同学四人谈穆旦
送穆旦离沈(亚珍)
穆旦主编《新报》始末(李方)
穆旦在芝加哥大学(张新颖)——成绩单隐含的信息及其他
书信今犹在诗人何处寻(郭保卫)——怀念查良铮叔叔
诗田里的一位辛勤耕耘者(孙志鸣)——我所了解的查良铮先生
我所了解的诗人穆旦(孙志鸣)
由穆旦的一封信想起
穆旦谈创作与翻译
谈“读书”(穆旦)
《他死在第二次》(穆旦)
《慰劳信集》(穆旦)——从《鱼目集》说起
撰稿和报人的良心(穆旦)——为本报一年言论作总答复
不应有的标准(穆旦)
我上了一课(穆旦)
谈译诗问题(穆旦)——并答丁一英先生
《丘特切夫诗选》译后记(穆旦)
致郭保卫的信(节录)(穆旦)
致巫宁坤的信(节录)(穆旦)
穆旦研究论文选
1940年代穆旦相关信息合辑(易彬)
杂志,副刊,中国的新写作(《平明日报》编者)
新废邮存底二五八(沈从文)
新废邮存底三二四(沈从文)
现代中国文学(朱光潜)
新诗现代化(节录)(袁可嘉)——新传统的寻求
诗的新方向(袁可嘉)
诗与民主(袁可嘉)——五论新诗现代化
《九叶集》序(袁可嘉)
诗人穆旦的位置(袁可嘉)——纪念穆旦逝世十周年
一个中国新诗人(王佐良)
穆旦:由来与归宿(王佐良)
读穆旦的诗(周珏良)
穆旦的诗和译诗(周珏良)
读《穆旦诗集》(李瑛)
读《穆旦诗集》(吴小如)
诗的新生代(唐浞)
穆旦论(唐浞)
真诚的声音(默弓)——略论郑敏、穆旦、杜运燮
《穆旦诗选》后记(节录)(杜运燮)
诗人与矛盾(郑敏)
一颗星亮在天边(谢冕)——纪念穆旦
论晋察冀、七月、九叶三诗派及其交错关系(节录)(骆寒超)
穆旦与现代的“我”(梁秉钧)
重新发现穆旦(邵燕祥)
穆旦:用身体思考(蓝棣之)
论四十年代的“现代诗”派(节录)(蓝棣之)
鲁迅与穆旦(上)(钱理群)
鲁迅与穆旦(下)(钱理群)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节录)(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
黄昏里那道夺目的闪电(李怡)——论穆旦对中国现代新诗的贡献
论穆旦与中国新诗的现代特征(李怡)
悲怆的“受难的品格”(李方)——穆旦诗歌的审美特质
下册:
从“野人山”到“森林之魅”(易彬)——穆旦精神历程(1942—1945)考察
西南联大与汪曾祺、穆旦的文学道路(谢泳)
欲望的暗室和习惯的硬壳(李焯雄)——略论穆旦战时诗作的风格
穆旦诗中的守夜人(曹元勇)
穆旦现象的意义(余世存)
带电的肉体与搏斗的灵魂:穆旦(张同道)
穆旦:赞美之后的失望(黄灿然)
穆旦的诗歌想象与基督教话语([韩]吴允淑)
论穆旦诗歌中的宗教意识(段从学)
回到穆旦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段从学)
跋涉在荒野中的灵魂(段从学)——穆旦与鲁迅之比较兼及新文学的现代性问题
“第三条抒情的路”(姚丹)——新发现的几篇穆旦诗文
论批判性个人化与穆旦对当下诗歌的意义(赵寻)
新中国的穆旦(宋炳辉)
“穆旦”与“查良铮”在1950年代的沉浮(易彬)
生命最后的智慧之歌:穆旦在一九七六(刘志荣)
穆旦1976年诗作中的死亡意识(邓集田)
穆旦诗歌中的“T.S.艾略特传统”(刘燕)
穆旦的“根”(一行)
1940年代穆旦诗歌的隐喻与语言的张力(李章斌)
一首不寻常的长诗之短长(解志熙)——《隐现》的版本与穆旦的寄托
冯至、穆旦四十年代诗歌写作的人称分析(姜涛)
细读穆旦《诗八首》(王毅)
围困与突围:关于穆旦诗歌的文化阐释(王毅)
“世界诗歌”视野中的穆旦(程振兴)
伪奥登风与非中国性:重估穆旦(江弱水)
穆旦与“去中国化”(王家新)
论穆旦“新的抒情”与“中国性”(张桃洲)
查良铮先生的诗歌翻译艺术(剑平)——纪念查良铮先生逝世30周年
普希金与查良铮(谷羽)
述论穆旦诗的英文翻译(北塔)
南北才子才女的大会串(张羽)——评《中国新诗》
评《中国新诗》(舒波)
踢去这些绊脚石(晋军)
一首歪曲“百家争鸣”的诗(戴伯健)——对“九十九家争鸣记”的批评
穆旦的“葬歌”埋葬了什么?(李树尔)
穆旦《冬》诗的版本问题(邓集田)
文献学视野下的穆旦诗歌研究(易彬)
穆旦研究论著编目(易彬、任冬梅)
后记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