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岑(1812—1870),俄国思想家、作家、革命家。少年时代受十二月党人思想影响,立志走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道路。1829 年进入莫斯科大学数理系。1835 年,他以“对社会有极大危险的自由思想者”的罪名被流放。1842 年回到莫斯科,立即重新投入战斗,并受到迫害。1847 年初,赫尔岑携家到达欧洲,成为流亡者,从此再未返回俄国。1848 年欧洲革命的失败,使赫尔岑思想上发生危机,触发他重新思考社会根本问题。1852 年他来到伦敦,随后建立了“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出版了《北极星》和《警钟》两种刊物,登载揭露沙皇专制制度的文学作品和各种文章。这些刊物当时被大量秘密运回俄国,促进了解放运动的发展。1870 年 1 月,赫尔岑病逝于巴黎。
其代表作有《谁之罪》《科学中的一知半解态度》《关于研究自然的信》《法意书简》《来自彼岸》《论俄国革命思想的发展》《往事与随想》等。
摘自《文汇读书周报》 作者:翁义钦 莫斯科和彼得堡的青年从每月25号起便如饥似渴地等待着别林斯基的文章。大学生们三番五次跑进咖啡馆,打听《祖国纪事》到了没有;厚厚的杂志一到便争相翻阅。“有没有别林斯基的文章?”“有。”于是怀着狂热的同情,把它一口气读完...
评分知道这本书,是多年前从一个年长多才的师兄处,他热爱俄罗斯文学,熟读别尔加耶夫、赫尔岑等沙皇末期时代那批俄国文人的作品,他给我推荐了这本赫尔岑写的回忆录。 先从下册看起吧。在他年老力衰、思想更加深刻的岁月,观察他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 赫尔岑这一生似乎都在颠肺...
评分摘自《文汇读书周报》 作者:翁义钦 莫斯科和彼得堡的青年从每月25号起便如饥似渴地等待着别林斯基的文章。大学生们三番五次跑进咖啡馆,打听《祖国纪事》到了没有;厚厚的杂志一到便争相翻阅。“有没有别林斯基的文章?”“有。”于是怀着狂热的同情,把它一口气读完...
评分摘自《文汇读书周报》 作者:翁义钦 莫斯科和彼得堡的青年从每月25号起便如饥似渴地等待着别林斯基的文章。大学生们三番五次跑进咖啡馆,打听《祖国纪事》到了没有;厚厚的杂志一到便争相翻阅。“有没有别林斯基的文章?”“有。”于是怀着狂热的同情,把它一口气读完...
评分凤凰出版社的全译本《往事与随想》是市面上比较好找到的版本,尽管项星耀的译笔要更好一些,但是巴金和臧仲伦翻译的这版多少也算“次优选择”了。若要观察我国出版界的媚俗风气,书的腰封是一个很好的角度。典型的例子如《问学·余秋雨》以及各种粗制滥造的《沉思录》和《道德...
需要重读 不断地走近赫尔岑
评分一代俄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诗,一份全面而真实的关于自由和独立的宣言书,一颗为梦想执着到底斗争到底的心灵,一种为普通人而不解的高贵的思想生活,一部值得常读常新的良知巨著!
评分趁着几天老张不在读完了,哈哈,的确不能轻易说绝望呀
评分大师毕竟是大师
评分补标2014,大一上。图书馆借书,只有第一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