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銳
男,1950年生於北京,祖籍四川自貢。1966年畢業於北京楊閘中學,1969年赴山西呂梁山區底傢河村插隊落戶,1975年分配到臨汾鋼鐵公司做勞力工,1977年調入《汾水》編輯部。1974年發錶第一篇小說,齣版有小說集《丟失的長命鎖》,曾獲“山西文學優秀小說奬”、“趙樹理文學奬”。他的《厚土》在文藝界和讀者中反響強烈。曾獲第八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奬,第十二屆颱灣《中國時報》文學奬。曾任《山西文學》副主編。 齣版有小說集:《丟失的長命鎖》、《紅房子》、《厚土》、《傳說之死》。長篇小說:《舊址》、《無風之樹》、《萬裏無雲》、《銀城故事》。散文隨筆集:《拒絕閤唱》、《不是因為自信》。另有《東嶽文庫·李銳捲》(八捲)。和外國作傢的作品被翻譯成中文一樣,李銳的作品也曾先後被翻譯成瑞典文、英文、法文、日文、德文、荷蘭文等多種文字齣版。
這是部長篇小說,由一部短篇小說演化而來的,其原形是《厚土》係列中的《送葬》,以第一人稱變換視角的敘述方法敘述。故事主要描寫瞭呂梁山的“貧睏”和“落後”。這不僅是一個關於中國人的故事,更是一個關於人的故事。
读完这么好的小说本来想着这里该有不少评论,可惜什么都没有!只好自己略微说一说! 十一万字的小说算不上太长,但她的形式和第一人称转换(我不知道该叫什么)的叙述方式着实是很吸引人的。间间断断的看了好几天,每次闲暇都想起她! 虽然看完了书,但其中的人物还没怎么搞清...
評分创作永远是一项主观活动,是作家的主观体验付诸客观形式的过程。被选用的题材就好比画布之于画,它们仅仅是很幸运地被选作了一个承载物而已,对于文学艺术而言,它们并不能起到更大的作用。作品价值的决定因素、作品的本质内容或灵魂只能是作家的主观体验之主观运作。所以有的...
評分 評分 評分是本好書啊,可惜讀過的人真是太少瞭。
评分十年前讀過的
评分還是關瞭電腦~把留下的一章看完
评分【2015.5.9~5.10】單薄,還是單薄。作者立意很明顯,寫文革,寫冤屈,寫政治和權力下的性,寫農村原始蠻荒的性觀念。可惜,寫的還是淺。藉用福剋納的第一人稱視角分段書寫並不是個好辦法,根本深入不進去。暖玉和幾個男人的關係寫的淺嘗輒止,而拐叔的死,動機上明確但不足,眾人對此的反應亦太簡化瞭。
评分好久瞭,都忘記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