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义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午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l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刨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火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人间佛徒人间佛 ——记《风声鹤唳》中的老彭 文/张素闻 老彭虽然读《楞严经》,却照旧喝酒吃牛肉,博雅来找他,两个人曾经经常“对愁饮”。老彭虽然喝酒吃牛肉,却仍旧是天底下最好的一个人,林语堂借博雅的口说他是文殊菩萨,有大智慧,能救阿难与摩登妊女。细读,林语堂乃觉...
评分血雨腥风中的自我救赎与情感升华 ——记《风声鹤唳》 文/张素闻 《风声鹤唳》被《纽约时报》誉为中国版的《飘》,大概因为成书于抗战时期,写的就是抗战时期的事情吧,《纽约时报》将之与《飘》相提并论,可见这本小说在美国人眼里的地位,以及,林语堂的英文之出色程度...
评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再深而觉 ——记《风声鹤唳》中的丹妮 文/张素闻 《风声鹤唳》中的丹妮不算是良家女子,她是有些来历与经历的,隐约间,林语堂将她写为军阀的女儿,因为父亲的缘故,与母亲一起受世人的白眼,本来也算无忧无虑的,母亲死了,丹妮才知道生活的艰难,做...
评分我一直在想博雅是一个什么样的男人. 他多金 他多情 他善良 他博学 他忠诚 他长得好看。 他就像是那座亲王府,浑身散发着诱人的气息。 林语堂把他塑造地过于完美,所以他不能得到自己爱的女人。 爱情本来就是一件需要呵护需要相守的东西,当爱情中间...
评分半夜四点看完,关上书,只说四个字,莫名其妙。 我完全无法理解,前一分钟这个男人,还是自私自大病患者,拿着妄想拯救世界的心,行着不知所云的战略家路线。这样一个人理应顾全大局,不为儿女情长所左右。后一分钟就因失恋变失控的爱国者,单枪挑战一骑日本兵,死得道貌岸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