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之考求,已如鏡花水月,詩風把握之難,情同捕風捉影。倘從個性的存在方式考稽,則百人百品,百品百風;如果著眼於規律的約製,則雖稱韆傢,亦不過數傢而已。本課題從佛禪一傢入手,以唐前期的王維開篇,約至宋代的蘇軾收束。從已形成的唐代詩風到宋代詩風的終於形成,在近四百年的過渡、跡遷中,探尋佛禪加被的影響及其交互作用,以期發現詩歌創作變化發展的規律,為當代的藝術創作提供藉鑒。
目錄
前言
上篇:“士宦禪隱”與前期唐詩的林泉、田園風韻
一、舊禪宗與“富貴”、“山林”間的王維
1.信仰的摺扣
2.“亦官亦隱”之“心戰”
3.心儀維摩詰
4.終極關懷與人文關懷
5.此生的依止
6.舊禪宗和王維早期詩歌創作
二、佛教的中土化與王維詩風
1.新禪宗與王維詩學法則
2.禪思詩境
3.兩個宇宙的圓融印閤
4.王維詩風的具象特徵——清麗、曠淡、含蓄、渾成
中篇:“貶官禪悅”與後期唐詩的“人造自然”風格
一、大曆詩苑的芳草時花
1.大曆詩苑的芳草時花
2.“自成一傢”韋應物
二、“元和詩體”的彆樣吟唱
1.柳氏“竄逐生涯”的“山水”風貌
2.劉傢“淒涼”地的“竹枝”“楊柳”風韻
3.韓詩之於唐宋詩風流變的意義
三、禪宗的分化、發展與唐詩末期的野逸苦塞
下篇:“禪隱”“禪悅”的“爛熟”和宋詩風格的形成
一、精湛深婉、翻新齣奇的荊公詩風
二、恣情主理、議論風生的蘇軾詩風
附錄一:詩俏禪門原微
附錄二:《苦瓜和尚畫語錄》的佛禪底蘊
附錄三:《牡丹亭》和明代狂禪風潮
後記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