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娜·德·波伏瓦(1908-1986),法国哲学家、作家、女性主义者。
1908年生于法国巴黎,1929年获得巴黎大学哲学学位,并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1945年与让-保罗·萨特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论著《第二性》,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的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
波伏娃,百度百科上是这么介绍她的:西蒙娜·德·波伏娃,法国著名哲学家,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萨特的终身伴侣。法国总统希拉克曾在一次演讲中评价说:“她介入文学,代表了某种思想运动。在一个时期标志着我们社会的特点。她的无可置疑的才华,使她成为一个在法国...
评分不止一次听人说起,羡慕且神往着萨特和波伏瓦的和谐关系。也不止一次看到女权主义者和女权主义爱好者提出的种种异议,比如单从“萨特-波伏瓦”这样的名称排序上就能看出二人主次有别。不过这样的细节大约只有重礼乐的国人才会注意到,在外文资料里看到的经常会是“波伏瓦-萨特...
评分半自传的小说,3P或3人行模式实践的失败。有点冗长,个别细节又优美,记住了那个特别的结局。这本书表明波娃人品很有点问题,萨特一样,成功成名的欲望,他们关注世界并不是因为有多少爱和正义感,本质是想证明他们有洞察世界影响世界的能力,一种自我陶醉。与他们有交集的人不...
评分一直对波伏娃和萨特的爱情充满好奇,也从一开始就直到波伏娃在这份感情中的抓狂和失望。后来听说《女宾》是她的自传小说,她在书中把萨特的情人写死了,遂买来看看——那个时候我也在经历不好的事情。最近看完这本书,唏嘘不已。 面对皮埃尔反反复复与她人的爱情,佛朗索瓦斯一...
评分1929年春天,巴黎高师。高挑优雅的波伏瓦被萨特与其同伴遇上,时年20岁,正值芳华。通过好友马耶,萨特向这朵法兰西百合献媚,送她智慧漫画、交流《社会契约论》、玩日本台球、喝鸡尾酒、唱歌并且一同思考。“从今以后,我将负责保护你”,萨特对波伏瓦说,掷地有声。...
爱情不能分享,这不是自私。
评分试图将人放在最复杂困难的环境,以使人对偶尔的存在具有更加鲜明强烈的自觉和自主,更上一层楼。
评分三角形:几何学里最稳定的图形,在人际关系中最不稳定。多角恋何以可能?爱情关系的明证在于唯一性,无论任何形态下的三角恋,如果不包含唯一的偏爱,那其中就不存在爱情,如果包含了偏爱,那迟早会坍圮。
评分波伏娃不愧是女人中的女人
评分三角形:几何学里最稳定的图形,在人际关系中最不稳定。多角恋何以可能?爱情关系的明证在于唯一性,无论任何形态下的三角恋,如果不包含唯一的偏爱,那其中就不存在爱情,如果包含了偏爱,那迟早会坍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